新华社郑州5月31日电(记者秦亚洲)河南省漯河市通过在农村举办“老人学校”,教育老人们如何科学照顾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了“一把伞”。
河南省漯河市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超过10万人,占农村14岁以下儿童总数的29.8%,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儿童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漯河市妇联调查发现,这些老人们缺少必要的文化教育知识,有的对儿童有求必应,娇惯溺爱;有的顺其自然,任性发展;有的只管衣食住行,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就行;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教不会教。
针对这种情况,2005年初,漯河市妇联选择了位于偏远农村的邓襄镇韩店村、“都市村庄”干河陈村、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八里村,作为全市创办“老人学校”的试点。通过对老人们开展教育,传授如何科学照顾留守儿童的方法,内容涉及学习、心理、安全和生理卫生等。
“以前孙女放学后在外面贪玩,回家晚,我一生气就骂她,但是没有用。我气得没办法,总说这孩子不懂事。”邓襄镇韩店村满头白发的曹秀芝老人说,“我上了‘老人学校’第一天回来,用他们教的方法,对孙女说,孩子呀,奶奶年纪大了,又有腿疼病,你放学后能不能早点回来,帮奶奶提桶水、拣把菜?从此以后,孩子每天放学后早早就回来了!”
从“老人学校”学到知识的老人们,学会了寻找合适的机会,耐心地给孙子、孙女们讲,他们的父母为什么要离开他们去打工,在工厂里每天要干多少活等等。一些曾经长期缺乏母爱、父爱,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的孩子,开始主动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信,说说家里的情况、爷爷奶奶的身体、自己的考试成绩,还有自己在梦中和爸爸妈妈见面的情景。
两年来,韩店村123名留守儿童,没有一个人失学、辍学。孩子们懂礼貌、讲卫生,学习用功,活泼可爱。周围几个村子的人看到这种现象后,纷纷把留守儿童送到韩店村的亲戚、朋友家抚养。目前,韩店村已经有30多名外来的留守儿童。
漯河市妇联副主席朱文红说,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老人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方式。漯河市目前已经有90多所“老人学校”。
漯河市决定,在今年6月底以前将“老人学校”推广到全市三分之一的村,到今年底推广到全市二分之一的村,争取到明年底在全市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