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从中国走向世界——新华社驻外机构建立60周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从中国走向世界
——新华社驻外机构建立60周年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 张景勇)1947年,新华社首批驻外机构先后在香港和伦敦建立,迈出了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60年后的今天,新华社已在世界各地建立起102个驻外机构,每天用7种文字24小时不间断向全球发稿,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新华社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驻外工作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付出了努力。这也是中国逐步走向世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一个缩影,同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60年前,新华社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开始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1947年5月1日,新华社历史上第一个驻外机构——新华社香港分社成立,伦敦分社、布拉格分社、平壤分社也在新中国成立前相继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新华社根据党和政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要求,逐步增加驻外机构数量,到1965年已有51个驻外分社;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新华社建设世界性通讯社、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驻外总分社、分社达102个,驻外人员600多人。

    “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作为中国对外宣传的主要渠道,新华社的报道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被一些境外媒体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媒体转载或刊用,使境外读者了解到中国革命的一些真实情况,在国际新闻舆论领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香港分社从筹建开始就抓紧安排新华社新闻稿的抄收、译电、校核、刻印和发行工作;伦敦分社成立当天就出版了英文《新华社新闻稿》;布拉格分社打字油印的新华社英文稿每天发行约500份,发行到东欧、西欧、美洲以及非洲国家和印度媒体。

    60年来,新华社驻外工作不断发展,从简陋的收发报电台发展到高科技通讯设备,从单一的油印电讯稿发展到多媒体新闻信息产品,目前日均播发各种形式报道970多条,海外新闻信息有效用户达12447家,覆盖世界18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权国家覆盖94%……新华社已成为不间断向全球既提供多媒体新闻、又实时播发经济信息的世界性通讯社。

    新华社记者的采访足迹遍及全球。他们的报道客观、全面、及时、准确,不仅采写了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大量稿件,而且也报道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进步、发展,以及贫穷、环保、疾病、战争等情况。新华社记者非洲行派出8名记者奔赴10多个非洲国家进行采访报道,从新闻视角观察和审视有关国家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向全球展示一个真实的非洲;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时,新华社以领先西方大通讯社10秒的优势发出了第一条消息……

    遍布世界的新华社记者,在不间断地向全球播发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展示着中国人的风采。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前线,在危机四伏的灾难现场,在疾病肆虐的贫瘠土地……都有新华社记者的身影,他们表现出了克服一切困难的智慧和勇气,甚至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他们为了和平而流血、牺牲。

    在朝鲜战争爆发当晚,平壤分社记者立即投入战争报道。由于白天敌机轰炸平壤,记者为保证报道只能夜间回到分社发稿。在1951年夏的敌机轰炸中,分社孙念国同志受伤。

    1955年4月11日,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黄作梅与新华社对外部主任沈建图、记者李平,从香港乘坐“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前往印尼万隆采访亚非会议,途中因台湾特务制造的飞机爆炸而不幸遇难。

    1999年5月8日,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野蛮袭击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邵云环不幸以身殉职。

    ……

    新华社社长田聪明说,新华社驻外机构60年发展历程充满了艰难险阻,浸透着一代又一代新华人的心血和汗水,但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前人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智慧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在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要把新华社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世界性通讯社,在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有新华社派出的记者,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都能发出新华社的报道,切实增强新华社的国际影响力。

 
 
 相关链接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亚太局刘杰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 田聪明参加新华社集会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 新华社总编辑呼吁媒体不要损害非洲形象
· 新华社社长田聪明访问古巴 会晤拉美社社长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