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北京高考第一天:“细雨闲花”考验思维创新能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08日   来源:科技日报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这两句诗,成为今年高考检验北京考生思维创新能力的“试金石”。

    上午第一门语文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今年语文试卷阅读写作综合能力的考试内容加大了。在北京八中考点,一位考生告诉记者,今年语文试卷除了不变的作文外,还有两道试题涉及阅读写作:一道是从介绍南水北调的文章中找出新闻信息;一道是介绍北京的文化旅游景点。

    大约11点20分,一位女同学从考场走出来,记者第一时间从她口中得知了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她说,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有四个选择角度:一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二是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三是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四是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她写的主题是: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奉献。围绕着感动中国的人物王百姓、林秀贞的事迹,写成议论文。观点是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幸福。

    北京三十一中的陶同学对记者说,他也选择了议论文题材,从出污泥而不染切入,批判了当今社会比较浮躁的情绪。他认为像炒股啊,选秀呀,环境问题等等,都存在浮躁现象。立意是要像古人一样心静地去做事情。

    北京一百五十四中一名男生说,这个作文题感觉有点“飘”,有点诗意的感觉。他是以小说形式写的。对今年的作文题,他认为好处是可写的角度比较多,不会出现拿到作文题没有思路、不知如何下笔的情况。

    北京汇才中学的张同学说,她阅读完作文题后,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杜甫的诗句:“润物细无声”,作文主题油然产生:默默无闻恬淡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伟大。

    北京精华学校语文特级教师王寿沂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分析说,今年北京作文题体现了考题的创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几年来北京的试题都在创新求变方面下功夫,今年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考题给出了对古诗从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天地。考题宽泛,但有方向可循。考生不用联系原诗,可加入自己的感情,进行二度创造。这道题虽然主体是古典文学,但考查的还是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关链接: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

    全国卷I:人生,诗意还是失意

    全国卷II:关于“帮助”

    北京卷:对“细雨闲花”的不同评论

    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

    广东卷:传递

    江西卷:心中的一泓清水

    湖南卷:诗意的生活

    江苏卷:怀想天空

    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湖北卷:母语

    福建卷:季节

    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

    辽宁卷:我能

    陕西卷:看图作文摔了一跤

    宁夏卷:创新需要坚持不懈

    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

    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

    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海南卷: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相关链接
· [关注高考]:各地出台各种措施保证高考顺利进行
· 青海首次在高考第一志愿落选考生中复征志愿
· 30年高考作文讲述中国时代变迁 题目越来越开放
· 今年高考16省份实行分省命题 15省份统一命题
· 呼和浩特:一些高校已将宣传站设到了高考考点
· 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西安高考考场外见闻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