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 孙闻)记者8日从“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推广项目京沪教师交流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的近千所学校设立了“做中学”科学课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在交流会上表示,从“做中学”项目2001年启动以来取得的成果看,参加这一项目的学生确实表现出了更强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合作意识,科学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这一项目在中国推广的总体水平较国外平均水平尚有差距。
韦钰介绍,“做中学”教育的原则是面向每一个儿童,尊重儿童间的差异,鼓励每一个儿童的兴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学习。她说,“做中学”项目重在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的是不让中国人在创新能力方面输在起跑线上”。
参加交流会的京沪两地的30余位从事“做中学”教育的教师纷纷表示,“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孩子的创造能力甚至比教师还要强,学生们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
2001年,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正式启动了“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这一项目着眼于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合格公民,目标是让儿童自己动手,通过探究式的科学教育,掌握核心的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项目得到了GE基金会和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由江苏汉博教育培训中心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