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6月10日电(记者侯大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6月10日下午,刻着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成都宣言》近300个烫金汉字的石碑,被永久立在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里。

6月10日,一位成都市民在仔细观看《成都宣言》石碑。新华社记者 陈凯 摄
该宣言是在两周前“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由数十位国内外专家一致通过的。宣言中,37位来自中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韩国、瓦努阿图、爱沙尼亚等国的专家共同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被现代文明冲击和被世人遗忘的严峻形势,并号召通过教育让各国年轻人懂得珍惜非物质文化遗产。
负责组织与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活动的成都市金牛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齐瑞廷对记者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脆弱的,而且刚刚起步,《成都宣言》将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警惕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浮躁心理可能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遗忘或流失。
根据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作为世界上第6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中国政府去年公布了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决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