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无锡6月10日电(记者顾瑞珍、郭奔胜)无锡市饮用水水质目前符合国家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主要指标已恢复到嗅味污染前的水平。10日,专家在此间表示,现有饮用水不会增加饮用人群致癌风险。
据了解,环保总局近日组织中国环科院、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等单位的专家对无锡地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了论证,专家组认为此次太湖水华的优势藻种是微囊藻,中科院生态中心9日对贡湖水厂水源地水体中测得的微囊藻毒素为0.06微克/升,远低于我国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限值1微克/升(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限值相同)。
专家分析指出,无锡贡湖水厂目前采取的应急处理工艺可进一步有效去除微量的微囊藻毒素,因此现有饮用水不会增加饮用人群致癌风险。
此外,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监测结果显示,自太湖藻类水华大规模暴发以来,全市范围内的疟疾等与饮水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与往年同期相比没有显著变化。
专家提醒,近年来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水平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太湖水质污染状况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全面改善,不排除再次发生水华暴发的可能。

无锡1居民散布“太湖水致癌物超标”谣言被行政拘留
无锡市居民丁某采用发手机短信形式,散布“太湖水致癌物超标”的谣言,涉嫌扰乱公共秩序,6日被无锡警方查获,现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近日,无锡市警方在工作中发现有人利用手机短信散布谣言,称“太湖水致癌物超标200倍”,引起一些市民恐慌。警方立即组织警力调查走访,很快查明散布此谣言的是家住无锡沁园新村的丁某。据丁某交代,自5月31日晚起陆续向130余人散布了上述内容的手机短信,并导致了更大范围扩散。
无锡市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蓝藻再次污染水源地水质
无锡近日最高气温已经达到31摄氏度,随着夏季到来气温将继续升高。针对新一轮高温天气可能引发新的蓝藻暴发,无锡市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蓝藻再次污染水源地水质,确保市民吃水安全。
水利部调3.67亿立方米长江水确保无锡市供水安全
记者31日从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了解到,今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正常偏低,梅梁湖等湖湾出现大规模蓝藻现象,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严重威胁。
太湖蓝藻暴发致无锡饮水吃紧 政府启动应急预案
从29日开始,江苏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

5月30日,无锡个体商户正在搬运从上海调来的纯净水,准备出售。从5月29日开始,江苏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各方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目前,无锡市民饮用水紧张,有关方面专家正赶往无锡研究对策。 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专家建议环太湖城市加强合作:联合治污共谋发展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然而,在去年“中国十大最美湖泊”评选中,太湖竟然榜上无名,这令太湖人无不扼腕叹息。在日前于苏州闭幕的第二届长三角(太湖)发展论坛上,众多专家、官员达成共识:为了进一步推进太湖的治理,应构建一个环太湖城市发展共同体,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