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就严打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答问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张景勇)传销违法犯罪具有较强的经济破坏性和思想毒害性,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秩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当前一些地方的群众因为不了解相关法律政策,参与传销活动,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就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问:什么是传销?传销违法犯罪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要危害有哪些?

    答: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禁止传销条例明确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予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禁止传销条例还列举了“拉人头”“骗取入门费”和“团队计酬”3种传销表现形式。

    一些躲在幕后的传销组织者,为了达到其骗钱敛财的目的,编造传销可以快速成功致富的谎言,欺骗一些群众,并通过“洗脑”对其实施精神控制。部分群众由于辨别力不强,盲从听信传销组织者的所谓致富谎言,热衷于参加传销网络组织;少数人员积极从事“拉人头”等传销活动,成为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骨干和帮凶;有的受骗上当的群众对传销概念模糊,知道传销违法,但是不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就是传销,从而导致了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滋生蔓延。

    传销犯罪活动不仅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严重侵害被骗群众的财产利益和身心健康,而且容易引发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其他犯罪活动。

    对此,公安部吁请广大群众,要切实增强辨别传销的能力,了解传销的危害性,高度警惕传销活动,谨防上当受骗。只有全社会共同联起手来坚决抵制传销,才能真正遏制传销违法犯罪的蔓延。

    问: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在我国是如何出现并发展的?当前是否形成了对其进行有效打击的法律体系和相关工作机制?

    答:1990年底,传销作为一种营销模式开始在我国出现,但是由于其逐渐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1995年开始,政府逐步限制传销的发展,直到1998年全面禁止传销。传销在我国经过了自由发展、限制发展和全面禁止3个阶段。

    当前,在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分工负责的工作体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依据禁止传销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传销行为进行查处。对于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传销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据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法律规定等,进行立案侦查。

    问:群众应如何识别和防范传销违法犯罪活动?

    答: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持续打压,传销的形式与手段逐步衍生、变异,更加隐蔽,更具欺骗性。主要表现为:一是以直销为名实施传销;二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传销活动日益严重;三是源头组织与分支组织地域分离。

    为此,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做好识别防范。符合下列条件的,即为传销违法犯罪活动:从组织方式看,传销组织者承诺给予参加者高额回报,发展他人加入,参加者再以同样的方式介绍和发展他人加入,以此组成上下线紧密联系的传销网络;从计酬方式看,组织者以参加者发展下线的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以参加者发展的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给付报酬,形成传销的“金钱链”;从销售方式看,与直销的单层次销售(即推销员直接将商品推销给最终消费者)相区别,传销是多层次网络式销售;从经营目的看,传销不以销售商品为最终目的,而以发展人员数量,骗取钱财为最终目的。

    问:公安机关打击传销犯罪的工作原则是什么?成效如何?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打击传销犯罪工作,要求严厉打击传销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在案件侦办中,各地公安机关按照“严惩传销头目、摧毁传销网络、挽救失足人员、教育广大群众”的原则,正确区分对待传销组织者与受骗群众,将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据统计,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传销犯罪案件2081起,涉案金额100.25亿多元,破案1915起,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16713人,扣押冻结涉案资金6.63亿多元,打掉团伙4976个,解救受骗群众和教育劝返人员近30万人。

    问:为什么在有关部门大力打击传销活动的同时,一些地方的传销活动却出现了回潮、蔓延?

    答:传销犯罪活动和其他各种经济犯罪活动相比,并不算最复杂,专业性并不强,但是,由于其欺骗性、蔓延性、传染性极强,给打击处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对此,可以通过分析传销犯罪的几个特点进行说明:

    第一,传销犯罪组织非常严密,行动非常诡秘。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已经禁止在中国境内从事传销活动,传销组织者、骨干分子就把传销活动转入地下和半地下,而且往往采取异地传销的形式。

    第二,传销组织除“拉人头”以外,现在又出现了“传商品”“加盟店”的形式。商品在传销组织中已经道具化,价格虚高。传销组织使用的道具商品多是保健品、营养品、化妆品等,其实际价值和价格很难进行量化。

    第三,编造神话,反复洗脑。不法分子针对当前部分群众致富心切,想投资却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同时又想摆脱相对不宽裕的经济状况、急于投资的心理,精心编造致富神话。当受骗者一旦加入团队之后,就会在人身和心理两方面受到双重控制,在被反复灌输的情况下,最后对其谎言深信不疑。

    第四,发展下线,重在“杀熟”。传销和直销的区别在于:直销是单层的,雇佣推销员之后,推销员上门和消费者见面,一个推销员可以见多个消费者。传销是多层的,有上线、有下线,最典型的,最起码要构成三层。而在发展传销下线时,最容易上当的就是传销人员的亲戚、战友或街坊等。由于是由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员介绍,受骗群众往往放松了警惕。

    综上所述,传销之所以屡禁不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带有很强的欺骗性,并且,从目前看,还有着很广泛的受骗群众基础。作为公安机关,近几年始终坚持不断加大对重大传销案件的打击力度。但是,警方的打击只能治标,如要治本,还必须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

    问:在传销活动中,有很多传销人员本身就是受害者,对此,公安机关如何处理?

    答:传销犯罪活动是一个涉案人员众多的犯罪活动,其中,既有害人者,又有被害者,而且很多涉案人员都具有双重身份,他在被别人骗的同时,也在欺骗、危害别人。对此,公安机关坚持按照刑法、禁止传销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依法进行处理。对于符合罪行条件、罪行标准的,还要视其犯罪情节、后果等,综合予以考虑。一般由公安机关移送到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决定是否提起诉讼。对于既是骗人者,又是被骗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员,虽然他们并没有构成犯罪,但是,也不能在行为上予以免责。如果这些人员带有其他行政违法行为,公安机关还会依照有关法规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因此,我们再次郑重提示广大群众,一定要认清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本质,自觉抵制传销活动,坚决拒绝卷入其中。

    新闻分析:如何识别传销的“暴富神话”?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张景勇)目前,一些地方的群众因为不了解相关法律政策,参与传销活动,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在有关部门大力打击的同时,为何危害巨大的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仍然有着广泛的受骗群众基础?

    记者12日从公安部了解到,出现以上现象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其带有很强的欺骗性。不法分子针对当前部分群众致富心切,想投资却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同时又想摆脱相对不宽裕的经济状况、急于投资的心理,精心编造致富神话。受骗者在被反复灌输的情况下,最后对其谎言深信不疑。

    要识别传销的“暴富神话”,就要充分了解传销活动的一些具体特点。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予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1990年底,传销作为一种营销模式开始在我国出现,但由于其逐渐暴露出种种问题,1995年开始,政府逐步限制传销的发展,直到1998年全面禁止传销。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认为,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和其他各种经济犯罪活动相比,并不算最复杂,专业性并不强,但由于其欺骗性、蔓延性、传染性极强,给打击处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传销犯罪组织非常严密,行动非常诡秘。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已经禁止在中国境内从事传销活动,传销组织者、骨干分子就把传销活动转入地下和半地下,而且往往采取异地传销的形式。

    要警惕传销的新形式,现在传销组织除“拉人头”以外,又出现了“传商品”“加盟店”的形式。商品在传销组织中已经道具化,价格虚高。传销组织使用的道具商品,多是保健品、营养品、化妆品等实际价值和价格很难进行量化的商品,而很少利用商品价值和价格很容易进行市场鉴定的商品。

    传销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展下线,重在“杀熟”。传销和直销的区别在于:直销是单层的,雇用推销员之后,推销员上门和消费者见面,一个推销员可以见多个消费者。传销是多层的,有上线,有下线,最典型的,最起码要构成三层。而在发展传销下线时,最容易上当的就是传销人员的亲戚、战友或街坊等。因为是由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员介绍,受骗群众往往会放松警惕。

    广大群众要对传销做好识别防范。公安机关提醒,符合下列条件的,即为传销违法犯罪活动:从组织方式看,传销组织者承诺给予参加者高额回报,发展他人加入,参加者再以同样的方式介绍和发展他人加入,以此组成上下线紧密联系的传销网络;从计酬方式看,组织者以参加者发展下线的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以参加者发展的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给付报酬,形成传销的“金钱链”;从销售方式看,与直销的单层次销售(即推销员直接将商品推销给最终消费者)相区别,传销是多层次网络式销售;从经营目的看,传销不以销售商品为最终目的,而以发展人员数量,骗取钱财为最终目的。

    公安机关指出,在予以严厉打击的同时,广大群众要切实增强辨别传销的能力,了解传销的危害,高度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只有全社会共同联起手来坚决抵制,才能真正遏制传销违法犯罪的蔓延。

资料图片

    我国严打传销犯罪 06年抓获犯罪嫌疑人1.6万多人

    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传销犯罪案件2081起,涉案金额100.25亿多元,破案1915起,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16713人,扣押冻结涉案资金6.63亿多元,打掉团伙4976个,解救受骗群众和教育劝返人员近30万人。

    这是记者12日从公安部获悉的。我国高度重视打击传销违法犯罪工作,严厉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以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在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分工负责的工作体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依据禁止传销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传销行为进行查处。对于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传销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据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法律规定等进行立案侦查。

    我国将重点打击向农村发展“下线”的传销组织

    今后,我国将以向农村发展“下线”、诱骗农民参与的传销组织为打击重点,组织开展打击传销犯罪专项活动。

    记者从16日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日前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平安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把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农村经济发展、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列为了重点。

    这个意见除表示要组织开展打击传销犯罪专项活动外,还要求公安部门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发生在农村地区的杀人、爆炸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对已经发生的重大恶性案件要快侦快破。要结合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对农村黑恶势力线索的摸排工作力度,特别要摸清和掌握曾经被打击处理过的人员担任村干部、黑恶势力把持农村基层政权的情况,进一步加强专案侦查工作,切实做到除恶务尽、打早打小。

资料图片

    工商总局将进一步加大全国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力度

    国家工商总局将继续认真实施全国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大对传销的打击力度。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15日召开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说,要进一步加大对传销重点地区的整治力度。今年7月,要联合公安等部门,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1个月的集中打击行动,严厉查处涉及地区广、参与人员多,诱骗学生、农民等参与的大案要案,严惩传销组织者和骨干分子,坚决摧毁传销网络。

警方提示:警惕不法分子以资本运作形式进行传销

 
 
 相关链接
· 亿霖非法传销案侦查获新进展 两主要嫌疑人自首
· 工商总局将进一步加大全国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力度
· 国家工商总局将继续严厉打击传销活动
· 河北省打击传销领导小组公布十大传销典型案件
· 贵州遵义市在集中行动中打掉非法传销窝点183个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