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储蓄"老虎出笼"迹象明显 居民存款连续两月减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张旭东 姚均芳)中国金融机构中超过17万亿元的居民人民币储蓄规模,已两个月持续缩减。中国人民银行12日提供的数据表明,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继4月减少1674亿元后,5月份再度减少2784亿元。

    根据央行数据,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已由今年3月末的17.545万亿元,缩减为5月末约17.099万亿元,在两个月期间净减少4458亿元。按央行解释,“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主要为居民储蓄存款。在统计口径上,前者稍大于后者。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积累,人民币储蓄存款近年来持续攀升:2003年9月末首次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2006年2月份上升突破15万亿元。

    高居不下的人民币储蓄规模,近年来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笼中老虎”,并希望能采取措施适当降低储蓄率以拉动中国内需,启动消费。

    伴随着2006年以来的股市复苏以及投资渠道拓宽,人民币储蓄增速开始有减缓迹象。2006年10月人民币储蓄存款月度减少76亿元,这是2001年6月份以来首次出现月度储蓄存款下降。

    中国银行的金融专家谭雅玲对此评点说,储蓄存款连续两个月减少,这与居民投资股市理财等行为有关,这一投资理财热潮导致银行居民存款分流明显。

    此前,央行相关调查显示,自去年起居民传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持续下降,各类金融理财产品正逐渐为居民所接受,储蓄高位回落。居民家庭资产结构发生变化,投资基金目前已成为城镇居民拥有的仅次于储蓄存款的金融资产。

    财政部将发行今年首期电子式储蓄国债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 安蓓)财政部31日发布今年第15号公告,决定从6月11日起发行2007年第一期储蓄国债(电子式),最大发行额为150亿元。

    据悉,本期国债是财政部面向境内中国公民发行的,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的一种不可上市流通的人民币债券。

    央行公布5月份金融运行数据 货币供应量增长趋缓

    中国人民银行6月12日公布的5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显示,5月份金融运行保持平稳,货币供应量增长趋缓。

    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6.9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4%,增幅比上年末减缓0.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减缓0.3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3.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28%,增幅比上年末高1.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73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6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的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上说,当前加快推进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存在诸多有利因素。

    吴晓灵分析说,这些有利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保持了较高的储蓄率,这为加快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分的中长期资金来源。二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随着金融法制的完善,一些制约资本市场发展基础的法律障碍得到清除。2006年开始生效的新《公司法》和《证券法》,在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面有多处突破,为发展场外市场打开了制度空间。《合伙企业法》的修订为合伙制私募基金的设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关链接
· 财政部从6月11日起发行今年首期电子式储蓄国债
· 邮政储蓄银行行长陶礼明:面向“三农”开展业务
· 苏州举行红十字会青少年爱心储蓄罐发放仪式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 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