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青海转变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模式 强化循环利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4日   来源:人民日报

    日前,记者在青海格尔木市以北的锡铁山铅锌矿采访时了解到,过去这里每年产生的12万吨尾矿(硫精矿),如今已成为当地硼化企业生产硫酸的抢手货,而硫酸厂的尾渣又供给格尔木中汇矿业选出铁精矿,生产铁精矿的尾渣最后被用于生产水泥。这个把原料“吃干榨尽”的生产流程,是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生产模式,向“综合利用、精深加工”新模式转变的一个体现。

    柴达木盆地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盐湖、硼、锂、铁等资源,其中有8种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但是,长期以来,柴达木的资源开发处于粗放状态,表现为:采选矿回收率和伴生矿共生矿尾矿的利用率不高、盐矿中珍贵的锂镁硼等多种有用成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短等。

    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柴达木资源?经过大量的调研论证,青海省提出:统筹规划、有效配置,依靠科技进步,综合开发柴达木资源。具体措施是:推动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煤焦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的循环式组合,促进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

    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为柴达木资源的新一轮科学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十五”期间,柴达木全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99公里,改建二级公路2212公里;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进行了扩能改造;33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相继建成,涩宁兰输气管道、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全部完工,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管道四线齐备的立体运输网络。

    2005年10月,柴达木循环实验经济区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区后,该地区资源综合利用步伐加快。实验区重点发展格尔木、德令哈等四大工业园区,初步形成能源、盐湖、有色金属等产业集群。该经济试验区去年全面实施了25个上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22个工业重点循环经济项目。这些工业综合利用项目的建成,有力促进了柴达木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

    目前,柴达木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正在形成、延伸。今年1月,青海中信国安万吨级碳酸锂项目正式投料生产,这个被称为我国首个盐湖资源集成综合利用的项目,获得17项国家专利,其锂的回收率达到80%以上,远高于50%的世界水平。长期制约我国从盐湖镁资源中制取高纯镁砂的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近期由青海西部矿业公司和中南大学联合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加快柴达木经济资源的综合开发,最终构建资源精深加工和横向扩展相结合的循环工业体系。”最近,青海省副省长马建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整个“十一五”时期,青海都将从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柴达木地区大力支持,以尽早把柴达木建成青海的新型工业基地。(记者 陈沸宇)

 
 
 相关链接
· 青海省作出关于加强省委常委班子自身建设的规定
· 青海出台《公立医院院长行政问责办法(试行)》
·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引资总额为696亿元
· 青海省交通厅与农发行携手推进全省农村公路建设
· 青海电源建设思路: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
· 青海重点水利工程盘道水库移民搬迁工作完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