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一血站站长无偿献血20次
新华社沈阳6月14日电(记者于新超、王军)在辽宁省的瓦房店市,今年43岁的血站站长王德江,自1999年起已志愿无偿献血20次,总量达8200毫升,成为迄今为止当地无偿献血总量最多的一位。
2000年3月,瓦房店血站明确提出了目标,3年内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志愿无偿献血。一个月后,瓦房店全市无偿献血宣传活动便全面开展起来了。当时血站还没有办公用车,王德江借了一台车,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跑遍全市的32个乡镇和办事处宣传无偿献血。
在政府的支持下,2001年12月,王德江筹建了全国县级市中和东北三省第一家无偿献血协会,随后,协会又相继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乡镇级无偿献血分会、全国第一个大学生无偿献血分会、全国第一个卫生系统无偿献血分会等。
目前整个协会已由成立之初的55人发展到今天的2000多人。在这个协会里,会员每次献血400毫升的占了90%以上,他们每年无偿献血占了全市临床用血的30%以上。
瓦房店市已全面取消了指标献血,医疗用血百分之百来源于志愿无偿献血,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实现了全面无偿献血的县级市。
甘肃无偿献血队伍中高校学生最多农民最少
新华社兰州6月14日电(记者王艳明)记者从甘肃省血液中心了解到,无偿献血制度实施以来,在校大学生始终是甘肃无偿献血的主体,农民占无偿献血人群的比重一直最小。
甘肃省血液中心的统计分析显示,从职业结构看,在甘肃无偿献血人群中,高校学生占35%,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34.50%,工人占17.79%,现役军人占4%,农民占2.99%,其他人员占5.72%。
由于不断加大宣传力度,2003年以来,甘肃参与无偿献血的人逐年增多,2006年达到了46217人次,每年都保证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与此同时,由于献血人群的结构性不平衡,每年寒暑假,当高校学生离校后,季节性“血荒”经常发生。受宣传不到位和认识不足影响,目前农民无偿献血比重最小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
山东临床用血全部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
新华社济南6月14日电(记者 赵大勇)记者14日从山东省血液中心了解到,2006年山东省临床用血全部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山东成为继河南之后又一个达到这一目标的省级行政区划。
山东省血液中心副主任马京香介绍,2006年,山东省共有56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到198吨,首次实现临床用血全部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的目标。
自2003年起,山东省改变原有计划无偿献血的模式,开始逐步推广自愿无偿献血。2005年,山东省17个市中有14个市实现了自愿无偿献血,仍有3个市没有达到百分之百自愿无偿献血的目标;到2006年,山东省17个市全部实现了自愿无偿献血。
由“计划”无偿献血到“自愿”无偿献血,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变化,却代表着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计划无偿献血通过下达一个个指标调节着血库的盈亏,以献血指标的完成与否决定着各个单位的政绩和利益,“指令性”色彩让无偿献血蒙上了不该有的一层阴影,也使得倒卖献血指标成为可能,客观上给了“献血黑市”以存在空间。而自愿无偿献血取决于献血者的奉献意识,是全社会精神文明风貌的体现,还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血液供应的安全。
“计划”到“自愿”的转变,离不开无偿献血者的支持。在山东省无偿献血者中,有献血总量达到近14万毫升的全国冠军李尚杰,有献血量超过自身体重的全国“女状元”刘苏,还有许许多多乐于奉献的无偿献血者。在历次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上,山东省受到表彰的人数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无偿献血工作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山东省献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日前,一个“爱心献血屋”在济南长清大学城建成,为广大学生奉献爱心提供便利;为大企业、单位提供预约团体献血服务也正在积极策划中。山东省血液中心将通过进一步加强宣传,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山东省无偿献血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