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科学家改写塔克拉玛干沙漠年龄:至少530万“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记者崔静)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底形成于何时?科学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我国科学家最新科考成果表明,这个面积相当于新西兰国土的浩瀚沙漠,至少在530万年前就已是一片“死亡之海”。

    这一发现比我国科学家数年前提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于350万年前,又向前延伸了180万年。专家的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年度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这一创新成果。

    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达33.76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孙继敏研究员在新疆昆仑山前皮山县境内科考时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新生代地层,为判断“死亡之海”的年龄找到了直接证据。

    孙继敏解释说,这套发现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方向的地层,夹有大量由风力搬运而来的黄土堆积。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西、南三侧分别被天山、帕米尔高原、昆仑山阻挡,因此,这些黄土必然是从塔克拉玛干沙漠方向吹来的近地面东北风裹挟而来的。

    通过对这套地层进行古地磁年龄测定,孙继敏判断这套地层中最古老的黄土已有至少530万岁的“高龄”。由此推断,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少在53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了。

    中国最大沙漠的年龄,缘何一下子“长”了180万“岁”?孙继敏解释说,两次科考得出不同结论的最主要原因是科学家获得样本的地点不同。2002年,同济大学郑洪波等科学家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方向、距皮山县以西80公里处的叶城县发现了同类型的风力堆积地层,判断其形成于至少350万年前。

    孙继敏说,亚洲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干旱地带之一,探究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年代,将为人类了解中亚内陆的干旱历史提供重要线索。

    此外,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与不断隆升的青藏高原有密切联系,从这一意义上看,研究塔里木盆地的干旱历史,对于了解中国西北干旱化的背景及其与板块动力学的联系至关重要。

 
 
 相关链接
· 科学发展看治沙: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 塔克拉玛干沙漠第二条沙漠公路路基全线贯通
·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近年来新增5万多亩人工绿洲
· 苗圃经济扮绿塔克拉玛干沙漠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