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三峡库区移民在重庆万州区某木梳生产企业里工作(2006年7月28日摄)。重庆市政府在直辖10周年之际宣布,三峡库区城乡移民“零就业家庭”已经全面消除,城乡移民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或转移就业的目标在今年6月以前得以实现,近万名三峡移民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一些三峡库区移民在重庆市某榨菜企业内工作(2006年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新华社重庆6月17日电(记者 张桂林)重庆市政府在直辖10周年之际宣布,三峡库区城乡移民“零就业家庭”已经全面消除,城乡移民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或转移就业的目标在今年6月以前得以实现,近万名三峡移民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10余年来,移民搬迁安置的主体工程基本结束,但库区岗位不足、移民就业难,一直制约着百万移民安稳致富。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重庆市启动了消除城乡移民“零就业家庭”行动,重点帮扶就业困难的移民家庭,让每个城镇移民家庭至少有一人拥有工作岗位,每个农村移民家庭至少一人在非农产业实现就业。
据重庆市移民局介绍,为全面掌握三峡移民就业情况,移民部门对全市15个移民区县和6个移民接收区县的移民家庭就业状况进行了全面排查,确定了城乡移民家庭中无一人上岗就业或转移就业的有7097户,涉及移民近万人。移民部门为这些家庭建起就业信息档案,对移民的家庭状况、就业能力、愿望等登记造册。并通过劳动技能培训、政府岗位扶持、鼓励自主创业等多种措施,为城乡移民就业提供帮扶。
重庆库区各区县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党政机关包干扶持,干部一对一帮扶等促进就业的机制,为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寻找就业岗位。万州区双河口街道移民杨德富家无一人就业,全家人只能靠吃低保生活,街道办事处了解他家的困难后主动腾出公益岗位,让杨德富在街道环卫所做了一名清洁工,使他家的生活来源有了保障。据了解,万州区通过公益岗位安置和干部结对帮扶,先后帮助300多户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就业。
重庆市还对三峡库区城乡移民“零就业家庭”中年龄合适、有就业意愿的,进行定向技能培训,确保培训后能尽快上岗就业。重庆市移民局共投入300万元专项培训资金,用于5800余名“零就业家庭”移民的技能培训,其中开县培训的700多名农村移民“零就业家庭”人员全部实现了就业。此外,重庆市还出台了针对三峡移民创业的多项优惠政策,包括移民个体户的税收减免和行政管理性收费的减免,优先提供就业小额贷款,激励移民自主创业。
重庆市移民局副局长欧会书表示,重庆库区城乡移民“零就业家庭”全面消除后,基本做到了三峡移民户户有就业,为破解移民就业难探索了有益的经验,也为移民家庭致富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