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重庆直辖十周年:十年攻坚克难 城乡统筹开新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8日   来源:人民日报

    重庆市区远眺。罗大万 摄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挂牌。年轻的城市,为攻坚克难而生。10年过去,重庆人细数重庆事,备感中央决策正确:

    百万移民搬迁了!103万人挥泪别故园,为这座城市留下了舍家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财富;工业企业变强了!重庆的产业竞争力跃居全国第六,老工业基地谱写出负重爬坡、锐意创新的壮丽诗篇;连片脱贫实现了!167万人迁出岩洞窝棚,300多万人越过温饱线,为大巴山区、武陵山区树立起穷则思变、自强奋进的坚定信心;环境整体变好了!长江水质出渝始终保持Ⅱ类,山城空气清新,昔日“雾都”,今日绿城,佐证着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发展理念。

    走过打基础的10年,重庆进入求突破的新时段。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部署了新任务、确立了新目标。

    6月7日,国家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说:“统筹城乡发展,是重庆继百万移民之后,要解开的又一道前所未有的难题。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我们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有西部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意义十分重大。”

    古老的巴渝,青春的城市。从西部第一个直辖市到全国第一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历史再次选择重庆。

    十年攻坚

    站上发展新起点

    直辖之初,说起重庆,人们用四个字形容:大、小、重、难。

    面积“大”,京津沪加起来,还不到她的一半;经济总量“小”,地区生产总值仅1000多亿元;历史包袱“重”,工业企业八成亏损,环境欠账处处可见;百万移民“难”,366万贫困人口脱贫“难”。

    10年奋斗,重庆创造奇迹。

    “城”不强,则“市”不强。10年间,重庆变“大”了!

    2006年,重庆工业利润达155亿元,资产达1500多亿元。重庆主城区的地图,3个月要更换一次,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建成区10年长了一倍。长江之畔,高楼林立;长江之中,灯影荡漾。万州、涪陵、黔江……2006年,全市的城镇化率达到46.7%。10年间,重庆经济总量增加近2倍,财政收入增加9倍。工业企业变大变强。10年前,长安汽车厂是个从幼儿园到火葬场都有的包袱沉重的典型国企,如今,它的竞争力稳居中国汽车业第一方阵。今天,重庆资产和销售额双双突破百亿的企业有10家,民营企业占一半。

    距离就是差距。10年间,重庆也变“小”了!

    便捷交通连接城乡,空间距离缩小。10年前,主城区到最远的郊县,要2天;5年前,建设“8小时重庆”:主城区开车到任何区县,在8小时之内。现在,这个数字悄然变化,“4小时重庆”开始跃入眼帘。穿行崇山峻岭之间,隧道、桥梁相连,800多公里的高速路,让巴渝天险变通途。

    发展、解困,生活距离缩小。冉振爱,万州移民,在新家园,他用自己的双手,垒荒山,建果园,成了致富带头人……中央扶持,全国支持,百万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基本能致富”。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库区GDP增长率高出重庆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大巴山区、武陵山区,连片脱贫,重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366万降到53万,农民人均纯收入居西部第三位。

    冲破思维峡谷,走出心灵大山,有形的变化是提速的“硬件”,无形的变化是升级的“软件”。

    “保护环境,科学发展,成了重庆人的共识。”重庆市长王鸿举说。

    长寿湖,水色旖旎,岛屿星罗。几年前网箱养鱼,有机肥、饲料,污染严重。痛定思痛,当地花了3000万,为污染“埋单”,拆除网箱,全部白水养鱼,鱼价也因“清洁”而上涨!现在,为保护长江水质,支干流边的大小城市,统一建起污水处理厂,由市水务集团统一运营;沿线所有支流、湖泊,全部禁绝网箱养鱼。

    “大胆突破、敢于尝试,创新的观念引领重庆发展。”重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范照兵说。

    体制创新迸发活力。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统一打包、专业处置近1000个地方企业230亿不良资产;8个投融资集团公司,为各方面的建设募集资金;对党政一把手实行“环保实绩考核”,环保不达标,一票否决;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财政供养人口比例全国最低……重庆走在创新前列。

    十年爬坡上坎,十年艰苦奋斗,为今天迈向新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统筹城乡

    开启新型直辖市之门

    国家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海内外舆论热切关注。

    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过去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而这次,推向了西部。中国改革发展的布局正在进行全新调整,世界关注的目光,如同当年聚焦我国沿海一样,投向中国西部,投向重庆。

    从过去发展的滞后一步,到今天改革的先行一步,重庆酝酿了什么?思考着什么?探索着什么?又最需要什么?

    2005年底,汪洋调任重庆。到渝第一个工作日,就赴库区调研;2006年,重庆大旱,市领导班子指挥抗旱,到了最偏远的县,走访偏僻的山村,山间小道,高温烈日,他们全身衣服,一次次被汗水湿透。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调查研究中,重庆干部形成共识:四个直辖市中,重庆市情最为特殊,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直辖十年奠定了发展的坚实基础,但只有新的发展思路才能破解加快发展的困局。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重庆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重庆全体干部群众,受到极大鼓舞。城乡统筹,这条发展的主线,越来越明晰了。汪洋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庆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如果重庆在探索城乡统筹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将对全局具有推动意义和典型示范意义。

    改革试验,重庆热潮涌动;先行先试,重庆已悄然行动。

    凡事最难的是观念,观念变了,思路就变了,方法就变了,路子就宽了。来到重庆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九龙坡区,强烈的感受是观念新。区委书记郑洪笑称他们“具有颠覆性的思路”,从指导思想上改变对农村和农业的管理。

    这里像规划城市一样规划乡村;像抓现代工业一样抓现代农业,城乡进行产业统一布局。以花卉产业为特色的白市驿镇,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已吸引著名农业研究机构和农业公司落户;像抓市民就业一样,抓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职能管理和优惠政策,城乡一视同仁……

    重庆人说,统筹城乡改革,如一篓子螃蟹,互相勾着,要把哪一只单独拿出来,都有难度,所以需要综合配套改革。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及其管理体制;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统筹国民收入分配,重庆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而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方案,还在研究制定中。

    重庆要解的另一道难题,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这可能不是百万移民,而将是渐变中的千万移民!

    在重庆农村,劳务经济已成为“第一经济”,10年年均增长16.6%。去年,在外打工的重庆人,通过邮政渠道,就给家乡捎回了283个亿,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74元,比2000年增加了近1000元。

    然而,以此富民还不够!重庆目前以10%的农业产值,支撑着53.3%的农村常住人口,这个结构不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就不会真正改变。重庆就此确定了新目标:今后五年,全市农村青壮年富余劳动力将应转尽转,其中三成实现向城市居民身份转变。市委市政府立志要让重庆成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好的地区之一。

    原有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是公认的难点。九龙坡区探索新办法,农民如果自愿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即可登记成为市民,享受市民的一切相应待遇,还可享受土地流转收益或政府给予的一次性补贴,过渡期内子女上学仍可享受农村的“两免一补”政策。

    重庆想得更深一层的还有,转移之后怎么办?

    当地领导同志说,他们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进城务工者,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城乡统筹最重要的一个结合点;怎么解决进城农民工在城市的统筹问题,可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更大难题。

    在重庆采访,处处可以感受到城市管理吸纳农民工、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的真诚。南岸、大渡口等区,探索建设“新市民公寓”,厨房、盥洗室、电视等一应俱全,每天房租1元,入住的农民工,被称作“新市民”。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城乡统筹,要让每一个在重庆生活和工作的人享受发展的成果、沐浴和谐的阳光。

    “一圈两翼”

    承载城乡腾飞的希望

    从空中俯瞰重庆,8.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犹如浴火而飞的凤凰。以主城区为中心、一小时车程为半径展开的“一圈”,是它强健的躯体,绵延的库区和渝东南地区,是它奋起的“两翼”!

    “小马拉不动大车”,有人曾这样预言重庆的发展。如何为城乡统筹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重庆在探索自己的答案:构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做强“一圈”,助推“两翼”。

    并非炒作概念,重庆见解独到:不是简单地框定区域,而是要真正在淡化行政区划、融合城乡资源、形成产业带上下功夫。“一圈”和“两翼”,产业上有分工,功能上有配套,协调上有互动,优化重庆的总体经济布局。

    没有城镇化、工业化的高度发达,就没有带动农村的充足动力。

    “一小时经济圈”,2.87万平方公里,涵盖40个区县中的23个,近六成人口,近八成生产总值。重庆将集中重大项目和资金,构筑清洁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催生“众星拱卫”的西部城市群:1个特大城市、5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300个中心镇。“一圈”这个火车头,将着力领头领跑,进而带动重庆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强化产业支撑,重庆有基础:摩托车产业长期保持全国第一,以长安集团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居全国第四位;工业产品在全国居前三位的有84个;世界500强中有69家在重庆投资;天然气化工基地在建设中……在此基础上,以“一圈两翼”为骨架,重庆将形成长江(水运)经济带、渝黔高速公路和渝怀铁路经济带、成渝经济带三大产业密集带。

    强化产业支撑,重庆更有潜力:科技总体水平全国先进、西部领先,技术交易额连续7年西部第一;工业产品中,每3件就有1件是新产品,新产品开发的比重达29.1%,全国第一;家蚕基因组、海扶刀超声治疗、真菌农药等研究水平世界领先……

    做强“一圈”,更重要的是产业优化升级。在长寿区,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今年5月,重庆钢铁集团从主城整体迁至长寿区。听说“重钢搬迁”,长寿的居民不干了:这不是把污染搬过来吗?直到看见了规划图,才释然:规划图的东南一角是投资20亿的“循环经济项目”,废气、废渣都在这儿“吃干榨尽”。“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一五’末期重庆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信心十足。

    “一圈”要做强,“两翼”怎么办?

    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致力于“提速提档”,瞄准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做文章,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壮大盐气化工、新型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

    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则“做特做优”,围绕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和扶贫开发,培育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和民俗风情旅游等,建设武陵山区经济高地。

    “到处是新房,很少见厂房”、“建了交通线,缺少生产线”,一度是库区产业“空虚”的写照。如今,长江三峡旅游精品建设、离子膜烧碱、优质柑桔基地等一批牵引力强的项目逐步落户,火凤凰风鹏待举!

    “一圈”拉动“两翼”,“两翼”助力“一圈”,“一圈两翼”战略,将引领重庆未来发展。

    揽两江,拥三峡,开埠兴商,古老的渝州,因长江始成重镇;

    居西南,扼要津,强渝富民,今日的重庆,因时代再放异彩。

    站在重庆南山远眺,江如练,楼如笋,山城水城之美尽收眼底。雄浑的山与水,养育了坚毅、勇敢、包容、开放的重庆人,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重庆必将开启新的恢宏征程!(记者 朱竞若 王斌来 余继军 张 铁)

    重庆直辖10周年:斥资百亿搬迁重钢整治"雾都"

    时而薄雾缭绕、时而浓雾笼罩的天气曾使重庆被称为中国“雾都”。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重庆多雾的自然条件。然而,工厂排出的废气、粉尘、煤烟等物质也是重要造雾源。自上月中旬起,重庆市“头号污染大户”——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斥资百亿元,开始实施环保搬迁,成为重庆市整治“雾都”的最重要举措。

    发挥直辖优势 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重庆有着特殊的市情。全市辖40个区县(自治县),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00多万。重庆是中国最年轻、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也是基础薄弱、任务繁重、困难突出的直辖市,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又有广大的三峡库区。

    特殊市情蕴含着特殊优势。直辖的重庆实行市对区县直管,没有中间层,行政损耗相对较小,运行成本相对较低,执行效率相对较高,这种体制优势有利于统筹市内各区域发展;地域扩大和人口众多,使重庆土地资源、旅游资源、能源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这种资源优势有利于全市生产力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和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处于我国南北东西几何位置的枢纽,这种区位优势有利于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施“以点串线、以点带面、重点开发”战略,加快建设和发展。

    重庆加快构建“一小时经济圈”舞动长江“龙尾”

    重庆构建“一小时经济圈” 重庆二郎立交桥(6月12日摄)。美国《纽约时报》国际版日前刊登头条文章,将重庆称为“中国未来都市的范本”。其他国外媒体最近也频频赞许重庆,称之为“超级大都会”和“中国最富裕的港口城市之一”。 这些评价并非空穴来风。目前,重庆正在加快建设的“一小时经济圈”,无疑使这座本就光彩迷人的山城更加充满活力。重庆市共有40个区县,“一小时经济圈”是以重庆主城区特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区域,涵盖23个区县,是重庆的经济主体和产业聚集区。 新华社记者 周衡义 摄

    在长江经济带上,位于“龙尾”的重庆曾经因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而发展步伐沉重;如今,“一圈”战略明显增加了重庆问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勇气和力量。

    “一小时经济圈”是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火车头”。重庆1997年直辖后,确定了都市发达经济区、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三大经济发展区”,后来又划分了主城、渝西、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四大经济板块”。为了使重庆尽快发展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重庆决策层今年再次调整战略,确立了“一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并集中力量建设“一小时经济圈”。

 
 
 相关链接
· 山城重庆居住环境大幅改善
· 重庆:城市装点一新 庆祝直辖10年
· 重庆:政府瘦身每年节约百亿 治理从制衡权力入手
· 汪洋、王鸿举会见铁道部、中石油、中石化领导
· 重庆主城区牛滴路重要节点工程牛角沱立交桥全线通车
· 重庆标志的变迁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