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疆“禁渔”国际河以来伊犁河鱼类资源明显恢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2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20日电(记者 贺占军)流经哈萨克斯坦与我国新疆的国际河流伊犁河,自2004年实施“禁渔”以来,许多鱼种借此机缘繁衍生息,加之渔政部门此间投放了大量优质鱼种,河内鱼类资源因此明显恢复。

    近期,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渔业部门从伊犁河内捕捞的鱼类规格、品种和产量都呈明显上升趋势。伊犁河支流之一巩乃斯河还出现了大量的新品种大口鲶和沟鲶,部分河段还出现了乌鳢(黑鱼)、彭泽鲫等新鱼种。

    此前,由于受滥捕、不合理捕捞等因素影响,伊犁河部分生物种类出现衰退迹象,许多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土著”鱼类,如伊犁弓鱼、银色弓鱼等已难成规模,裸腹鲟的数量也日渐减少。

    为了保证整个伊犁河流域正常的生物种群,使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共享水产资源,2004年,新疆正式出台了《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渔业资源保护条例》,这是我国在保护国际河流方面出台的首部专门性条例,为保护渔业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明确规定对渔业资源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并规定每年2月15日至5月31日为伊犁河禁渔期。

    “因为这一时段是鱼类的重要繁殖期,任何人不得在伊犁河进行捕捞、钓鱼或销售渔获物。”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水利局渔业保护处负责人表示。

    每年禁渔时,渔政部门还要向河内投放鱼苗,包括鲢鱼、鳙鱼、鲤鱼、草鱼等。鱼种被放流后,渔政部门还对增殖鱼类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观察,以进一步优化伊犁河流域的鱼资源品种结构,增加流域生物资源量。同时,我国还从亚洲和欧洲为伊犁河引入了大量的鱼类“移民”,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伊犁河鱼类减少趋势。

    伊犁河全长1236.5公里,上游流经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我国境内长442公里,向西流入哈萨克斯坦,最后归宿于巴尔喀什湖。

 
 
 相关链接
· 新疆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129万人受益
· 新疆喀纳斯机场建设进展顺利 将于8月15日通航
· 新疆:5000名各族妇女将免费接受预防宫颈癌筛查
· 新疆5000名各族妇女将免费接受预防子宫颈癌筛查
· 新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四个转变产生四大效应
· 新疆7月起调整公路养路费标准每月每吨升到200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