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6月21日电(记者江国成 葛如江)《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两年以来,我国增强了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煤矿安全形势有所好转。一些煤矿企业逐步缩小单班井下工作时间,试行矿工井下四班六小时工作制,提高了井下矿工的岗位津贴。
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1日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两周年暨建设和谐矿区座谈会上获悉,两年来,国务院充实完善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和煤矿安监局职能,煤炭行业管理机制更趋协调。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使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去年,我国煤矿瓦斯事故比上一年减少87起,死亡人数减少852人,分别下降21%和39%。
两年来,中央、地方和企业加大煤矿安全改造投入,去年共安排煤矿安全改造项目536个,总投资135亿元,原中央财政82个国有重点煤矿提取安全生产费用169亿元,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有所提高。我国建立了煤矿安全费用提取、安全风险抵押、职工技能培训等制度,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逐步改善。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去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192人,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27.4%。
《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逐步缩短井下工人作业时间,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探索实施井下四班六小时工作制。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巡视员吴吟介绍,目前,陕西、甘肃、山东、黑龙江、河南、山西等省部分煤矿企业开始试行矿工井下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徐州矿务集团公司部分矿井试行一周五日工作制,两天检修,生产工人集中休假,实现了工时减少、产量增加、效益提高。
他说,作为国务院有关部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40项措施之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了煤矿工人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大部分地区和煤炭企业提高了煤矿职工的收入和津贴标准。矿工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去年,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24855元,同比增加了30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