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山东推行"一户多档"等四项制度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2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济南6月22日电(记者王志)如今,在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尚堂镇集贸市场,大王村农民赵凤琴赶集买食品时,都要先看看摊主是否佩戴了工商部门统一发放的实名上岗证。如果买回的熟肉制品出现质量问题,可要求摊主赔偿。这些都得益于山东省工商局今年初开始推行的农村食品市场监管“一户多档”等四项制度。

    长期以来,农村食品经营业户由于数量多、地域分散,进货渠道难于监管,责任难于追究,导致大量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农村市场,威胁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从源头保障农村食品安全,山东“一户多档制”规定,乡镇农村食品经营业户都要建立供货商档案,双方签订供货合同,并向供货商索取合法有效的主体资格证明;“实名登记制”要求食品从业人员在经营活动中,须佩戴标明个人真实姓名和身份的胸牌;“熟食证明登记制”规定集贸市场、庙会等流动经营的熟食制品户,须在工商部门登记身份情况、经营状态等详尽内容,并实行动态管理;“标牌公示制”则规定农村市场销售的裸(散)装食品须设置统一标牌,注明食品名称、产地、成分、保质期等。

    截至今年5月底,山东省已有46%的乡镇食品经营业户建立“一户多档制”,47%的乡镇食品从业人员建立实名登记制。山东省工商局局长李华理介绍,到今年底,山东将争取全省所有农村食品经营业户都建立“一户多档”等四项制度,做到进货有合同、加工保卫生、销售有公示,以确保农民的食品消费安全。

 
 
 相关链接
· 山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以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
· 山东新信息报汛系统投入运用 报汛时效提高12倍
· 山东省迎来入汛后首场大雨 全省旱情基本解除
· 山东: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企业要入“黑名单”
· 山东启动执行预案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交售粮食
· 山东注重民生发展 连续4年就业增长大于失业增长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