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香港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10年来,香港成功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繁荣稳定的局面,国际社会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英国新任外交大臣米利班德1日在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的声明中称赞,香港回归10年来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功”,香港是“21世纪伟大的城市之一”。声明认为,“香港实现了‘一国两制’”,“香港正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米利班德说,香港拥有优秀、乐观及勤奋的人才,充满活力的经济,传媒享有新闻自由,政府体制及法律制度公正而透明,因此,香港的前途一片光明。他表示,英国期望香港在未来10年以至今后继续繁荣发展。
《印度教徒报》1日报道说,在“一国两制”下,今天的香港民众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香港的政治改革也在继续,而且,香港的经济发展也相当引人注目。
日本《读卖新闻》1日刊登的文章说,香港回归10年来,不但扮演着中国走向世界的“桥头堡”,还担当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试验田”。香港的“一国两制”制度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6月30日一期刊登文章说,香港回归祖国后仍能保留其独特生活方式,这一史无前例的试验迄今可以说是成功的。在香港回归的10年间,香港面临亚洲金融危机、网络企业泡沫的破灭和禽流感及非典疫情暴发等严峻挑战,但香港经受住了考验,香港经济现在正处于20年来的最好时期。
日本《富士产经商报》6月30日刊登文章说,香港在“一国两制”制度下已步入稳定轨道。随着中国各地观光客的大量赴港,普通话在香港开始迅速普及。百货店和珠宝店自不必说,就连小餐饮店店员的服务语言中也开始夹杂着普通话。在香港的大学毕业生中,更是开始流行到内地找工作。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6月30日刊登文章说,香港回归10年来继续保持繁荣稳定,不只是经济环境广受好评,政治生活也保持多元化,仍是充满活力的大都市。


香港维港上空的新春烟花(2006年1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董建华:十年的成绩值得骄傲 对香港前途更有信心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伟大构想在香港得到成功落实。香港这十年取得的成绩,绝对值得我们骄傲,对香港的前途,我们更有信心。”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曾荫权:香港比十年前更坚固 更成熟 更了解将来
在曾经的港督府、如今的特区政府礼宾府,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他系着招牌式的红花纹领结,用略带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告诉记者,香港回归这10年的经历,是一个不平凡的过程。“我总的感觉,香港比1997年前更坚固,更成熟,更了解自己将来的道路。”
高祀仁:新起点上的香港将继续推进“一国两制”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近日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香港回归十年来,“一国两制”经受了各种考验,取得了巨大成功,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十年探索,十年实践,十年发展。相信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香港,一定会取得新的发展,把‘一国两制’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香港司法独立在"一国两制"下得到绝对认同和尊重
“回归10年来,香港特区基本法得到不断落实,为香港的人权和自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司长黄仁龙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评价说。
香港回归十周年:马照跑跑得更欢 股照炒炒得更大
20多年前,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解释“一国两制”构想时,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即香港回归中国后,“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弹指一挥间,回归十年的香港,“马照跑,跑得更欢;股照炒,炒得更大”。
回归10年香港安定繁荣 移民海外的港人再次回港
1997年之前,不少香港市民对香港回归后的局面心里没底,因而选择移民海外,香港更一度出现移民潮。回归10年,今天的香港安定繁荣,不少移民海外的港人再次认定香港是安居乐业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