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专家:应将循环经济作为国家整体战略“支撑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0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 李斌)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牛文元日前建议,我国应该将循环经济作为国家整体战略和综合决策中的一个有力的“支撑点”,真正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合力。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也就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日本、德国等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

    牛文元指出,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种优选模式,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实现“投入最小化、废物资源化、环境无害化”,最终达到以最小发展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他指出,循环经济的实施,只有在统一的社会规范和协调的法律体系下,才能建立起科学的、严谨的和可操作的制度,从而把资源节约、经济质量、环境建设、优化管理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建设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既保证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又保证经济发展对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的支持,实现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性循环。

    牛文元说,发展循环经济,应当体现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区域的发展基础与承载力评估;二是认识循环经济在社会、产业与行业中的系统层次,制定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三是寻求循环经济的合理产业链以及产业链条之间的共生互补关系;四是优化循环经济建设的宏观布局,包括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的评价体系、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等;五是在循环经济的推行中,充分考虑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以及政策导向的有效水平,加大经济手段的执行能力以及激励机制的社会响应,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支撑以及文化内涵的全面体现等。

    我国现有节能潜力6亿吨标准煤  发展循环经济可挖潜4亿吨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 吴晶晶)循环经济有望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日前指出,如果我国能耗能达到当前发达国家能耗水平的一半,则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6亿吨标准煤,而推广和完善循环经济可以实现4亿吨标准煤的节约能力。

    “尽管我国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相比,我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牛文元说。

    以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为例,2005年,我国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为60%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至20个百分点;中小电动机平均效率为87%,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为75%,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15至20个百分点;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7.6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至20%。

    牛文元指出,发展循环经济将为我国经济增长开辟新的资源。例如,一个年产800万吨至1000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如全部回收可燃气体,按热值计算可供一个120万千瓦发电厂所需的能源,如全部回收固体废弃物,可满足生产300万吨水泥所需的主要原料。

    发展循环经济还能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据测算,如用矿石炼钢,能耗为1.11吨标煤/吨钢,而用废钢炼钢,能耗仅为0.2吨标煤/吨钢。利用废钢炼钢,可减轻空气污染88%,减轻水质污染76%。

    此外,发展循环经济还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冶金、有色、电力、化工等八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至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只要适当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水平,就能较大程度提高这些重要行业的经济效益。

新闻背景:人类发展三种模式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传统发展模式、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牛文元指出,基于对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传统发展模式,它不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主要强调对自然的征服,缺乏尊重自然的意识,这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的线性过程。

    第二种是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它开始注意到了资源环境问题,但其具体做法是“先使用,后处理”、“先污染,后治理”,只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再采取措施治理污染,其结果是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治理的成本过高,而且生态恶化的程度日益严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它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协同进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模式,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原料或产品的多次利用和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为目的,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关链接
· 云南省富源县发展循环经济 将煤矿瓦斯变成电能
· 循环经济使我国铜都“三大污染源”变成滚滚财源
· 江苏省投入1亿元设立专项资金发展节能循环经济
· 曾培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贵阳做垃圾产业文章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