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5日在“北京大学三井创新论坛”2007年首次讲座上指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之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正在向以应对市场需求、突出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内生式”增长转变;国家将在营造创新环境、探索高新区内生增长机制、加强高新区产业组织创新、积极推进产业形态演变、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落实和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园区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高新区发展新模式的探索。
曹健林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十一五”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他在简要陈述国家高新区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时表示,国家高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创新活动的重要基地、培育企业的摇篮、为国家创造税收的重要来源和高技术人才的聚集地。但他同时指出,我国高新区的发展还面临如下问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内生机制与创业环境不健全;园区内企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集群不多;地方特色和优势不明显;技术转移机制有待形成;区域发展不均衡,先进与落后地区差别显著。
而要探索国家高新区的内生增长机制,曹健林主要从两方面强调了政府支持的作用:在企业内生式成长方面,当企业处于创业期,政府要建设专业孵化器、综合型孵化器,增加创业投资,扶持留学生创业企业;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政府要支持企业进入三板、二板上市融资,支持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当企业处于成熟期,政府要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并购,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荐企业参与国家战略项目;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政府要促进企业转型和二次成长,从确无发展前景的领域调整退出。在产业集群式发展方面,政府要依托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通过公共政策的引导,培育和发展创新集群;通过专业园建设、产业联盟发展、业态创新以及加强设施管理等,加快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他具体阐述这样的产业基地,应是产业要素在物理空间集聚,并实现产业专业化;这样的产业集群,应是企业之间形成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紧密分工合作关系,并具有产业集聚效应;这样的创新集群,应是技术、人才、资本、高技术企业等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主体之间关联、互动和竞争合作,具有较好的创新性。(瞿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