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查细诊促“减排”
——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赴辽宁调研“节能减排”纪行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矿山、石油炼化等大企业集中的老工业基地贯彻减排指标情况如何?带着这个关切,一个由京内外资深环保专家、知名经济学家和原大型国企负责人组成的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率领下,于6月5日至6月15日来到了辽宁。
委员们冒着盛夏酷热,直奔基层现场,扩大随机调研,紧盯问题“会诊”,在发挥监督作用上力求取得新突破。各相关地区领导和企业表示:视察团增强了抓减排的贯彻力!
到五市,发六问
视察团10天时间,连续赶赴沈阳、大连、鞍山、抚顺、辽阳5个市,按照国家有关清污减排的政策和指标,逐项进行调研。
专家们在每个地方都要详细查问6个方面的问题:各级领导对减排工作重视吗?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位了吗?控制排污增量的各项措施得力吗?削减污染存量的工程项目如何?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的力度怎样?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
周铁农说,这些问题国家和社会都很关心,视察团必须重点关注。以高度的危机感、紧迫感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当前实现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所在。
从各级政府的决策,到基层单位的行动,视察团都要看个仔细。
当委员们了解到,辽宁各级党委、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省和5个市的书记、市长们亲临一线督促;省与各市政府已经签订了减排责任书,各市把任务落实到了各县区政府及重点企业;省市均把减排工作纳入了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了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对企业领导层的督促力度增大等情况时,这些问号渐渐“拉直”。
调研掌握的一组数据,也让政协委员们感到振奋:辽宁省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14个区域、7个行业的547个重点污染治理项目;去年全省共否定142个环保不合格建设项目,今年又否定了2个钢铁项目、8个水泥项目;沈阳、大连、鞍山、抚顺等市启动实施了区域限批、企业限批政策,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的产生;庆阳化工等60多个老大难水污染企业的治理已经完成;今年已经对32家连续3个季度超排的国控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52家长期超标排污企业被关停,仅去年就立案查处了违法排污企业907家,挂牌督办了126家;沈阳市的大气优良天数达到321天;大连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80%,回用率达到30%以上。
“节能、减排关系国计民生,就得用实招、见实效!”委员们纷纷认同这些措施和效果。
访企业,看端详
这是一个精干、务实的视察团。团员中,有来自京内的专家委员汪纪戎、何升韬、林毅夫、蔡继明,也有来自福建、重庆、河南等地熟悉企业环保工作的委员。大家对贯彻减排指标有一个共识:确保企业积极行动起来,是抓落实、见成效的关键。
为全面了解各具体单位的减排情况,视察团从众多企业和厂矿中,随机抽选了24家,采取分组调研与集体考察相结合的办法,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过”,一个排污点一个排污点地查。
在沈阳,大家既了解了该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开展绿化和水系整治等工作;又到沈水湾污水处理厂、沈阳热电厂、沈阳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查访清污设备运行、中水回用、污水处理费的收缴等情况,对沈阳市城区已建成和在建的9个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总能力进行了测算。
周铁农、汪纪戎等领导和专家分别与这些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交谈,仔细了解现阶段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和实现减排目标所面临的问题,征询生态建设、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建议。
在辽阳、抚顺、鞍山3市,视察团听取各市相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后,还要逐一根据汇报内容进行实地考察,向地方领导、企业单位和当地群众核实情况。大到政策的制定过程,小到现场设备的运行规律,都力求清楚。
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发现,抚顺市发电行业的有关数据存在不统一的情况,立刻“刨根问底”:“目前全市发电机装机总容量是多少?脱硫设备的建设情况如何?”“某些数据不吻合,是什么原因?”面对一连串的质疑,有关负责人做了认真回答,并解释了统计口径不统一的现状。陈万志根据他的说明再一次进行了测算,并建议一定要搞好数据核算和统计说明。
诊“病根”,荐良策
视察团的辽宁之行,也是一次与各地政府和企业一道共谋治污良策的实干之行。每天与当地领导同志交换意见,每到一个企业和单位都与相关技术人员沟通,先后召开5次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会,对发现的难题提出专业建议……
委员们提出,辽宁的万元GDP能耗是1.8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距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结构调整的任务很重,建议省和各市能够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在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中,实现环保目标。
几名委员指出,有的企业把清污减排寄托在将来的搬迁上,对尽快采取措施认识不足,实施力度太小,应该通过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加以纠正。
在鞍钢,袁立本委员肯定了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建成短流程、节能环保型生产线,淘汰小焦炉及落后轧钢工艺,使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治理的做法,建议企业把提高节能减排能力作为建设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突破口,引发企业的共鸣。
最后,视察团还根据国家的既定方针和此次调研中掌握的大量素材,指出了5个方面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6条综合性建议。对当地政府、企业和群众提出的一些要求,如调整国家对一些电厂脱硫项目的时间安排、出台防治污染体系能力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治理辽河跨界污染等,视察团表示将认真研究后尽快向国务院提出咨询报告。(记者 冯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