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7日召开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上获悉:江苏省对太湖地区的化工、医药、冶金、印染、造纸、电镀等行业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在2008年年底前依法淘汰2150家小化工企业。
江苏省提出,用5年时间,有效控制太湖湖体富营养化程度,实现水质明显改善。再用8到10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为此,江苏省将推出一系列太湖水污染综合治理的举措。环太湖地区要按照“调高调优调轻”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产业,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江苏省将在太湖流域制定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做到“三个不批”:属于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的不批,排污超过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不批,超过排污控制指标的地区新增排污的项目不批。全面禁止新上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新增氮磷排放的项目。同时,在太湖流域实行更高水平、更加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标准,以提高排放标准倒逼企业完善治污设施,降低排放强度,从总量上控制污染物排放。
太湖流域是全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每年排放的生活污水高达568亿吨,这是造成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此,江苏省将加大太湖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做到处理能力、处理标准、尾水和污泥再生利用率大幅提高。
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氮和磷也是太湖水体严重污染的因素之一。江苏省提出,到2010年,太湖流域农药、氮肥使用量要在现有基础上分别削减30%和20%,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排放量削减50%以上。同时,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2008年年底前,太湖流域要全面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
另外,从7月1日起,江苏省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促进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年底前,提高太湖流域市、县污水处理费标准,明年在太湖流域乡镇建成区开征污水处理费。江苏省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工程建设。太湖流域各市、县要加大投入,在新增财力中划出10%—20%,专项用于太湖水污染治理。到2010年,太湖流域地区全社会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要提高到3%以上。 (记者 汪晓东)


6月20日,苏州市渔政人员在相城区北桥漕湖水域放流鱼苗。 当日,苏州市渔业部门在八处太湖水域主要河道同时展开大规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其中,渔政人员共放流食用浮游生物的白鲢、花鲢等鱼苗160多万尾,以控制该地区的太湖蓝藻。 新华社发(王建中 摄)
年中经济报道:蓝藻暴发敲响湖泊生态危机警钟
水流无言,只是沉默着将恶果呈现给人类。从我国湖泊生态环境特征看,人类无情的索取正在践踏着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
湖泊是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湖泊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其中淡水湖泊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达2800多个。但有关专家在去年召开的第11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认为,近5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有近20个天然湖泊消亡,75%的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泊出现富营养化。
江苏省干部考核将实行生态环境指标"一票否决制"
据了解,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太湖治理一直存在多头治水、职责不清等问题。为此,江苏将按照太湖治理统一部署,把治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地区。
今后,太湖区域治污控污将以环保部门为主负责,太湖水域护水控藻将以水利部门为主负责,城乡供水净水将以城建部门为主负责,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以经贸、农渔部门为主负责,规划和工程建设将以发改委为主负责。
环保总局将采取四大措施加强对大江大河污染治理
今后我国将采取四大措施,加大对大江大河的污染治理力度。首先,环保总局将以加大松花江、淮河、太湖等重点流域治污力度为突破口,打好治污减排总体战役,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总量削减任务的完成,包括:严格环境准入,提高准入门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快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速度;着力解决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为重点的农业面源污染;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污染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
梁保华:加大治理力度 努力实现太湖水质根本好转
7月4日,梁保华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江苏省太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会议强调,加快太湖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重大任务,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太湖治理力度,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促进太湖水质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