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吴晶)全国约2.4亿中小学生即将放暑假。教育部9日要求各地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暑期不得统一组织学生集体补课,鼓励学生适当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暑假。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说,教育部希望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青少年健康,保证中小学生假期以休息为主。教育部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暑假期间,要将图书馆、文艺场馆尽量向学生开放,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当地妇联、科协、共青团等组织开展活动,争取社区的科技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丰富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
据介绍,教育部日前已下发通知,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各类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在暑假面向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五个一”是指每周组织一次免费开放日的活动;每周组织一次体育竞赛、文艺展演活动或者科学实验活动;带领未成年人开展一次体验活动;组织一次社区未成年人公益活动;主动承担一次当地政府在暑期为未成年人提供的公益性服务活动。
王旭明强调,各种教育培训机构,面向未成年人组织的暑期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不得以任何借口损害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各地行政教育部门应严格审批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并密切关注其他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运作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联系有关部门,及时提醒广大家长,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他还特别提醒广大家长,在安排孩子暑期参加各种社会培训机构的补习、文体及其各种名目的夏令营的时候,一定要全面了解举办机构的资质、信誉和运营情况,并签订相关协议,谨防上当受骗,确保学生安全。
据统计,2001年至2006年,国家从彩票公益金中安排40亿元,用于支持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新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到去年年底,已经建成了校外活动场所1021个,其中576个已经投入使用,接待学生2500多万人次。此举有效地改变了中西贫困地区长期以来没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