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宜昌7月10日电(记者周梦榕 沈翀)记者从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中心获悉,截至9日10时,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达到1732亿千瓦时。
三峡电站是全球最大的水电站,计划安装32台70万千瓦机组。2003年7月10日,三峡左岸电站首台机组发电。整整四年时间过去,目前,三峡电站已有左岸14台、右岸2台机组投入生产。
记者从三峡梯调中心显示屏幕上看到,至9日10时,三峡电站今年已累计发电260.42亿千瓦时。三峡电厂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发电机组每天发电量在2亿千瓦时左右。
据了解,三峡电力主要输往华中、华东、华南电网,供应湘、鄂、沪、苏、粤等11个省市。
我国水电机组安装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新华社宜昌7月10日电(记者 江时强)10日10时51分,由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安装施工的三峡电站26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这是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0万千瓦国产化水轮发电机组,它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水电机组安装技术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三峡工程拥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设计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电站14台机组,均已投产发电;右岸电站12台机组中,有8台国产化机组;正在土建施工的地下电站安装6台机组,计划全部采用国产化机组。
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承担了三峡左岸4台进口机组安装任务。装机过程中,葛洲坝集团不断摸索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规律,不断攻克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难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型水电机组快速安装技术,4台机组累计提前528天投产发电,创造了70万千瓦机组全部安装工期仅290天的世界新纪录。
目前,葛洲坝集团公司在国内安装的水电机组总容量已超过2000万千瓦,占我国水电装机的五分之一,并已成功打入10多个国家的水电安装市场。这家水电施工“王牌”企业,在举世闻名的葛洲坝水电站机电安装中,曾创造年装机容量、年装机台数和装机速度三个全国第一的纪录。
三峡右岸8台国产化机组,安装任务全部由葛洲坝集团承担。针对国产化机组设计及制造技术特点,葛洲坝集团确立了安装进度服从安装质量、以安装质量弥补缺陷的施工方针。在26号机组安装过程中,创新施工工艺,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工艺流程。7月8日,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结果表明,我国首台国产化机组安装质量良好。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水能资源只开发约20%,随着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澜沧江等为中心的水电开发热潮的兴起,未来几年,我国将有150台特大型水电机组安装投产,三峡国产化机组安装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大规模水电建设提供了经验。
我国首台特大型国产化水电机组投产
新华社宜昌7月10日电(记者江时强 李志晖)10日10时51分,我国首台特大型国产化水轮发电机组在三峡电站正式投产。这台机组装机容量为70万千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接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调度中心指令,安装在三峡工程右岸电站的26号国产化机组获准并网发电。这台特大型水电机组,采用了全空冷技术,由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独立制造,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施工,经过了持续13个月的安装和调试,7月8日下午顺利完成了72小时试运行。
三峡工程共装设32台70万千瓦机组,其中左岸电站14台,右岸电站12台,地下电站6台,总装机容量为2240万千瓦。三峡机组的容量、直径和重量均居世界第一。此前,我国只有设计、制造32万千瓦水电机组的能力。
我国水电装备步入自主研发时代
新华社宜昌7月10日电(记者 熊金超)三峡工程首台国产化70万千瓦机组10日正式并网发电成功,宣告我国水电装备已步入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的时代。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介绍说,三峡右岸26号机组是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国产化机组。
三峡右岸26号机组是由哈尔滨电机厂独立设计制造,由葛洲坝集团安装调试完成的全国产化70万千瓦巨型机组。其试运行的数据监测表明,各项性能指标已全部达到或超过设计标准。
在兴建三峡工程之前,我国只具备设计制造容量30万千瓦左右的研发能力,而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只有50万千瓦。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工程师程永权介绍说,中国三峡总公司通过技贸结合,组织了世界水电界的权威专家在三峡联合攻关,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的水电装备发展之路,使我国巨型水轮发电机的技术水平跨越了30年,促进了国内水电装备制造和安装单位水平的提高,推进了国内水电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
我国是一个水电开发资源发达的国家,到2020年,全国新增水电装机将突破2亿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