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7月12日电(记者林嵬)记者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随着“数字化”报汛系统的启用,历来被视为防汛“软肋”的黄河下游小浪底-花园口区间突发洪水预报预见期由8小时延长到30个小时,黄河下游防洪调度主动性大大提高。
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是黄河主要暴雨来源区之一,至今仍有2.7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无工程控制,百年一遇的洪峰流量可达15700立方米每秒。据了解,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暴雨来势急、汇流快、短时间内可能出现洪水陡涨局面,对黄河防汛安全威胁较大。长期以来,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洪水预见期只有8小时,测报部门在与洪水“赛跑”中处于劣势。
为了提高洪水预警预报能力,2003年起,黄委会启动“数字化”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当年建成预警预报中心、水情查询会商系统及相关水文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建成了小浪底-花园口间信息采集传输系统、中尺度数值降雨预报模式和分布式水文模型预报系统。
专家指出,未来小浪底-花园口间一有“风吹草动”,计算机自动报警系统就会及时启动,提醒预报人员适时运转暴雨、洪水预报“数学模型”,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之内,计算机“算”出来的暴雨、洪水预报结果就会摆在技术人员面前。
黄委会负责人指出,“数字化”报汛系统为黄河下游防洪赢得了宝贵时间,为科学防洪调度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