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国家审计署通报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358.7亿元问题资金“颗粒归仓”
国家审计署新闻发言人刘达朱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各部门、各单位和有关地方通过上缴财政、归还原资金渠道、调整会计账目等,已纠正问题金额358.7亿元;根据审计意见和建议,已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249项;审计署向公安部、监察部移送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28件。
他说,为保证审计出的问题资金“颗粒归仓”,审计部门建立了高效的追踪制度,要求被审计单位在上缴资金后出具“入库单”,交审计单位认证,以确保资金入库。此外,还要求各被审计单位制定措施,纠正资金管理方面的疏漏和错误。
财政部:严格预算支出,改革转移支付制度
审计报告反映财政部共存在8个问题。对此,财政部已提出整改措施,表示将尽快把应缴未缴的预算收入45.36亿元收归财政;尽快把138.8亿元彩票公益金纳入预算管理;对于部门预算外安排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国债发行业务的4500万元经费,将商人民银行适当调低发行费提取比例;关于中央财政还贷准备金年末余额493.13亿元未进入预算的问题,争取在3年内将上述两部分资金纳入预算;关于以前年度安排未用和结余的项目资金174.22亿元长期挂账的问题,将在2007年结合中央财政超收安排提出清理意见,并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此外,针对年度追加预算未细化、下岗职工微利项目贷款贴息执行比例偏低、6户金融保险企业企业所得税扣除不合理等问题,财政部将进一步细化项目预算管理,建立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和小额担保贷款风险共担机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
财政部还表示,对审计出来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存在问题,将对现有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必要的清理整合。包括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将现有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分类处理,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等等。
国家发改委:规范投资程序,改进石油储备管理
国家发改委对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大部分具体问题已纠正整改。其中,关于在批复宜昌至万州铁路项目建设调整方案中增加概算总投资58.7亿元的问题,已按审计意见,于2007年4月24日将该项目概算等审批情况向国务院作了报告。
关于继续向未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4个项目下达投资计划7.5亿元的问题,发展改革委现已批复了这4个项目的可研报告;关于向尚未批复初步设计的3个项目下达投资计划2.05亿元的问题,发展改革委已明确提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制度建设,规范投资下达程序。
关于未报经国务院批准自行将4家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公司总投资调增28.5%的问题,发展改革委已就项目概算变更情况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同时将研究、论证改进石油储备基地的管理方式及办法。
据了解,被审计的56个中央部门及其434个二级预算单位,截至6月底已纠正问题金额108.75亿元,占应纠正问题总额468.8亿元的23.2%。
刘达朱表示,审计查出的问题大部分已经或正在进行整改,对少数问题,由于情况复杂,拟通过进一步核查、与有关部门沟通予以纠正。
让制度管事,把漏洞堵上
刘达朱说,此次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涉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与政府机构改革、完善部门所属单位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已引起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整改。各被审计单位在纠正问题资金的同时,积极建章立制。
社会保险基金——有关地方政府及其部门高度重视,截至6月底,审计决定要求处理和纠正的问题已有98.5%得到落实,有关涉案人员已被判刑。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虚报冒领、挪用滞留的1.3亿元资金,已纠正6437万元。国家林业局提出开展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大检查等7项措施,现正在落实中。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三峡库区移民资金——三峡总公司和有关参建单位已纠正枢纽工程建设中违法违规问题金额1.39亿元,并制定、完善三峡工程招投标、监理等17项管理制度;三峡办成立了整改工作检查指导组,加强督促整改,移民资金违规问题大部分已得到纠正。
收费公路——交通部已向国务院提交了4份整改情况报告,并已出台3项法规和制度,还将制定8项规章制度。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特权车和人情车的集中清理,废止公路通行各类“免费卡”、“减缴证”等24万张。8个省、市正在研究核定有关公路的收费期限,6个省、市已废止《通行费超收分成管理办法》等文件。
烟草局等3部门多报多领财政资金8489.2万元——烟草局作出决定,今后一切资金项目的安排都要经过有关职能部门审核把关后,提交局长办公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和投资委员会审查;民航总局要求所属单位进一步细化预算编报,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国家环保总局对重复申报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项目的问题,已提出了采取核减经费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措施的整改方案。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对163名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处罚,同时积极构建业务、法律、稽核等内部控制机制。
国有资产流失13亿元——已采取措施挽回12亿元,有关部门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145项。
烟草局、教育部等19个部门预算不细化、不完整和批复不及时,涉及金额190.03亿元——烟草局已采取措施加大对申请预算资金安排项目的前期调查、了解和审核工作,建立安排项目的档案备查制度;教育部表示今年的预算预计可于7月份完成细化工作,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单位。
中科院、水利部等13个部门所属的单位对外投资管理问题——中科院已向财政部专题汇报,有关问题正在协商解决过程中。同时,该院已发布试行《中国科学院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与之配套的四个规章制度,对其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营运和收益收缴使用等行为进行了规范。
整改“成绩单”,年底看总账
据刘达朱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整改工作有三个亮点:
一是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许多部委由部长带队,主抓整改,并下发文件规定整改期限。
二是坚持边审边改。仅在审计进行中的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期间,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整改审计查出的各类问题金额就达177亿元。
三是许多部门和单位在整改中,注重建章立制,健全完善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长效机制。
刘达朱说,今年整改形势好于以往任何一年,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各方的关注督促各部门加强整改。他说,今年的《审计报告》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赋予审计这个“阳光事业”更多的能量。
“目前,有些审计出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彻底解决,有些还在整改当中。”刘达朱说,到年底,国家审计署将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报告整改情况,到时候,各被审计单位能交出怎样的“成绩单”,我们拭目以待。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对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
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
审议并原则通过《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草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对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审议并原则通过《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听取了审计署关于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初步整改情况的汇报,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民航总局、三峡办等就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作了检查和汇报。 >>>>详细
李金华表示希望自己离任前看到"审计机关被审计"
李金华说,廉政建设是审计事业的生命线。近年来,审计机关狠抓以“八不准”审计纪律为核心的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各项廉政规定,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制度,如审前承诺制、审后回访制、审计组廉政监督员制度和年终评比一票否决制等。许多地方建立了审计机关“一把手”离任审计制度,审计署已对38名司局级审计干部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全国已有18个省级审计机关实行了审计外勤费用自理,切断了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系,保证了审计质量。
李金华:要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李金华在回顾近年来审计机关廉政建设工作时说,廉政建设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了审计质量,赢得了社会赞誉。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严格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制定实施了审前承诺、审后回访、聘任监督员、年终评比等制度。今年5月,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办在被审计单位中聘任了14名文明审计监督员,对审计人员是否依法审计、是否遵守审计纪律进行监督。山东省审计厅对重点审计项目全部进行廉政回访,并将回访结果进行内部通报,促进了审计纪律的落实。
审计署:三峡工程因管理不严增加建设成本近5亿元
审计署29日发布2007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审计结果。审计发现,三峡工程因结算管理和合同管理不够严格增加建设成本4.88亿元。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对于这一工程的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截至2005年底,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累计筹集建设资金1220.31亿元,累计完成动态投资642亿元、静态投资425.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