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吉林: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黑土地 保粮食增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2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长春7月19日电(记者齐海山、王晓明)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在采取推广科学技术、整理增加耕地等挖潜措施的同时,积极推动和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减少土壤沙化,从而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加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说,保护性耕作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目前,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已基本全部采用了以机械化为支撑的保护性耕作。我国北方地区一直沿袭传统的以铧式犁翻耕土壤、裸露休闲耕作法。由于实行深耕细耙,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的水肥含量,裸露的耕地表土也加剧了沙尘暴的肆虐。

    一种被称为“机械化玉米宽窄行倒茬平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正在吉林省逐步推广,这项技术适宜在吉林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今年计划推广8万公顷,使用此项技术每公顷可以节约成本300元-500元,粮食增产率预计达到10%。另外,与此项技术不同模式、不同内容的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也正在吉林省产粮区展开,预计到2008年,全省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面积可发展到30万亩。

    据吉林省农科院农业专家介绍,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4项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可降低地表径流60%左右,减少土壤流失80%,减少大风扬沙60%;同时可以增加休闲期土壤储水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作业工序,增加农作物产量。  

 
 
 相关链接
· 吉林提前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安置就业62971人
· 吉林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全省大部将出现暴雨
· 吉林省借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从“东北现象”中突围
· 修复生态促进渔业增效 吉林省向图们江放流鱼苗
· 吉林通报今年第2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