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汇改2年中国进口提速 调节国际收支还需多方发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王宇、何雨欣)两年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两年后,以兑换1美元计算,人民币升值超过五角钱,人民币汇率弹性也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改革给中国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带来深刻变化。

    汇改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呈现“一增一减”趋势,出口减缓,进口开始提速。根据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两年来我国出口增速不断下降,由2005年上半年出口增速32.7%,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7.6%,下降5个百分点;同时,进口增速逐渐提高,由两年前的增长14%,提高到18.2%,上升4.2个百分点。

    不过,即便如此,我国贸易顺差规模继续扩大,顺差增长呈现“加速跑”态势。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顺差接近400亿美元,今年前六月,这一数字达到1125亿美元,是两年前的2.8倍。受其推动作用,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快速增长,由两年前的7110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13326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已成为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日前发布的《2006中国国际收支报告》称,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一样,都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表现形式,顺差或逆差过大都会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大部分来自于加工贸易,并且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同时,外商投资企业未分配及已分配未汇出利润等潜在对外负债数额较大。一旦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动荡,市场预期发生逆转,跨境资本集中大量流出,可能加剧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此外,持续较大顺差增加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我国国际收支自身仍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外汇持续大量净流入给国内注入大量资金,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加大货币调控操作的难度,将直接影响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这在影响物价长期稳定的同时,也容易使资金大量流向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房地产、股市等,增加投资反弹和资产泡沫压力。

    对此,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维持高规模,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内外原因,不能单靠汇率改革来承担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责任。

    央行明确表示,汇率对调节国际收支有一定的作用,但仅仅由汇率来承担调节国际收支的责任是不够的,要推动对外经贸、资源价格、外汇管理、劳动保障、环境补偿等制度改革,使各项政策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渐深入中国百姓生活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何雨欣、王宇)7月23日是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两周年的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两年前的8.11:1变为今天的7.5642:1。

    如今,“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浮动”这样的字眼已不再被中国老百姓所陌生,相反,人民币购买能力相对外币有所增强的事实,已经逐渐深入老百姓的生活。

    “人民币升值对我来说是个好消息。”现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安徽女孩李静这样对记者说,人民币相比港币值钱了,我希望今年有机会能叫父母到这边旅游,而且现在在这里有些地方买东西可以直接用人民币,方便多了。

    的确,对于长期生活在中国的人来说,汇率可能只是数字上的变化,但是对中国去美国、香港等地的求学者和旅游者来说,就有很大不同。人民币升值后,等额的人民币相较以前将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在国外购物比以前会便宜不少。

    但是,人民币升值的事实并不是让所有人都喜上眉梢。即将从美国回到北京的牛雨辰先生是在两年前到美国工作的,“我就想着把钱攒下来,能在北京买处房子,可没想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而且听说北京的房价这两年已比以前涨了很多。”牛雨辰说。

    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比以前累计升值约7%。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房价也在一路飙升,今年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环比均继续上涨。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和非住宅商品房上涨幅度均超过5%。

    人民币升值与国内房价上涨看似没有直接联系,事实上,受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驱动,一些境外“逐利”资金便想方设法来购买人民币或人民币资产,也对国内房价的大幅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民币升值的事实对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刘雪颖女士来说是喜忧参半:“为了出国方便,我一直在银行里存了些美元,这两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细算起来也损失了不少,我女儿比较懂理财,去年就去银行买了点外汇理财产品,已经赚了一些钱呢。”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自2005年开始中国外汇储蓄存款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许多居民选择将自己手中的外汇兑换成人民币;与此同时,汇改以来中国很多银行相继推出外汇理财产品,这些产品购买门槛较低,有些期限较短,符合了老百姓的需求。

    的确,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于手中握有美元的居民与投资者是一个考验,但人民币汇率浮动对外汇理财市场是个机遇,外汇市场波动小于股票、债券等市场,所以在个人投资组合中加入“外汇”,有助降低风险。

    中国不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国内资金走出去,方便境内居民和机构到国际证券市场上“淘金”。2006年4月,我国开始推动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允许境内机构和居民个人委托境内商业银行在境外进行金融产品投资。

    今年上半年以来,银监会已于5月份允许银行QDII产品可直接投资境外股票市场;银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也颁布了文件,拓宽了信托公司的境外理财空间;证监会在6月份明确了基金公司和券商可以境外进行证券投资。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自允许银行等机构进行境外理财以来,到今年7月初国家外汇管理局总计已批准205亿美元的投资额度。

    汇改两年来人民币呈现“小碎步”升值态势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张旭东、王宇)23日是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两周年后的首个交易日。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来看,在这两年间,人民币汇率走出了“小碎步”升值、不断创新高的态势。

    两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从汇改时的8.11:1,最高上升至近日的7.5636:1。相比两年前,以使用人民币兑换1美元计算,约少花5角4分钱。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与此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次提高2%,为8.11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

    自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中国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双向波动趋势日益明显,市场供求因素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看,人民币对美元两年间走出了缓慢升值态势。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来看,2006年5月15日首度“破8”;2006年9月28日突破7.9:1关口;2007年1月11日突破7.8:1关口;2007年5月8日突破7.7:1;2007年7月3日突破7.6:1关口。

    人民币汇率在稳健原则下渐显市场供求推力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 张旭东 姚均芳)23日是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两周年后的首个交易日。两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从汇改时的8.11:1,最高上升至近日的7.5636:1。相比两年前,以使用人民币兑换1美元计算,约少花5角4分钱。

    汇改后,人民币汇价总体呈现“小碎步”攀升、不停创新高的态势。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越发显示出市场供求的推动力,连续突破了7.8:1,7.7:1和7.6:1等整数关口。

    其实,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启动以来,中国就一直强调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积极发挥市场供求的基础性作用。

    为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央行于今年5月18日宣布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这是央行自1994年以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幅度的首次调整。

    此后,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得以进一步增强,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到7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从7.6804:1上升到7.5642:1。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势也十分明显。数据显示,5月18日至7月23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共有46个交易日,其中人民币汇率有32个交易日升值,14个交易日贬值。这其中人民币汇价单日升值幅度最大的是6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比上一个交易日上升310个基点。

    不过,从总体来看,“稳健”仍然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基本要求。人民币币值稳定有两个含义:一是要控制通货膨胀,就是对内购买力要稳定;二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就是对外也要比较稳定。

    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曾经表示:“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它的目标是为了保持币值稳定。保持币值稳定,可以促进和保持宏观经济比较平稳的增长。”

    今年5月18日央行宣布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波幅时,央行有关负责人就强调说,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区间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一项制度性建设措施,有利于平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更不意味着大幅升值。而是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讲,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深化,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外汇市场的风险管理已成为今年来外汇市场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央行已提出,要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建立我国外汇市场的风险管理平台。要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建立、健全风险基金制度,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中国银行金融专家谭雅玲认为,如果人民币汇率一味单向波动,就要警惕投机资本恶意炒作人民币,对此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央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近日已强调,当前应加强对跨国资本流动的监管,尤其要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

    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也可能给我国带来外部振荡。经济学家刘鹤指出,中国作为制成品的主要供给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给全球物价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折射到中国,对中国经济产生压力,使失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魏本华近日在回顾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时也表示,这一危机带来的深刻启示就是应该以稳健、有序的方式实施资本管制的自由化。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他强调,中国仍应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图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继续走高 新华社发  

    新闻背景: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大事记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何雨欣、王宇)7月23日是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两周年后的首个交易日,关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诸多问题在这一时间值得回顾。

    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加剧,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贸易摩擦增多。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成为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2005年9月23日央行决定适当放宽人民币汇价交易幅度,扩大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的上下1.5%扩大到上下3%,适度扩大了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汇价价差幅度,并取消了银行对客户挂牌的非美元货币的价差幅度限制。

    2006年1月4日,央行决定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同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由此改进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相关链接
· 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 汇改以来累计升值近6%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 较汇改前升值近3.7%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