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追记重庆洪灾中牺牲的烈士康波:城市的永恒记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2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重庆7月24日电(记者 张东波 人民日报记者 顾仲阳)7月17日,一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洪灾突袭重庆。

 

    7月24日,重庆市民自发为抗洪救灾牺牲的康波送行。当天,重庆市为在抗洪救灾中牺牲的康波烈士举行追悼会。 重庆沙坪坝区陈家桥镇7月17日发生特大洪灾,17日17时左右,重庆武警总队干事康波在奋力搜救群众时落入洪水牺牲。 新华社记者 周衡义 摄

    洪水退去,山城重庆永远地记住了一个普通军人的名字——武警重庆市总队政治部新闻干事康波。

    在抗击“7·17”特大暴雨洪灾斗争中,他和数千名战友一起,以血肉之躯捍卫着这座城市的安全。

    康波年轻鲜活的生命被洪涛吞噬的瞬间,已化作了山城永恒的记忆。

    名单中本没有他,他是争着挤上冲锋舟的……

    7月17日,重庆市区上空,炸雷轰鸣,暴雨倾盆。

    从16日午后至17日下午短短30多个小时,降雨量达116年来未遇的266毫米,雷击次数达4万余次;山体滑坡,城市被淹,房倒屋塌,水利、电力、交通、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上万辆公交车、出租车熄火,7条高速公路全部被迫封闭,机场200多个航班不能起降……整座重庆几近成为一座孤岛。

    在灾情最为严重的沙坪坝区陈家桥镇,镇中心积水达五六米深,数万居民被洪水围困。

    武警重庆总队数千官兵紧急出动,兵分数路赶往灾情严重区域……

    总队新闻干事康波为总队汇集部队抗洪情况,加班至17日凌晨3时,领导特意安排他当天休息。可当七支队800名官兵,在总队抗洪前线指挥部指挥长常建民率领下,赶到陈家桥镇时,康波的身影也出现在队伍里。他是在和领导“软缠硬磨”之后,钻进即将启动的汽车的。

    15时50分,重庆市抗洪联合指挥部命令武警部队组成侦查队,乘冲锋舟进入灾情危急区域,察看居民楼被洪水围困情况,以供指挥部确定救援方案。

    当侦查队即将出发时,康波手提一部小型数码相机,再次主动请缨,坚决要求参加侦查队,他要以拍摄图片的方式为指挥部提供灾情资料。当康波一个箭步跨上冲锋舟,小舟如离弦之箭冲进汹涌的洪流……

    这已不是康波第一次在部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主动请缨了。今年5月25日,彭水发生山体大面积滑坡,一栋三层民房垮塌,居民被废墟深埋,危在旦夕。此时,患重感冒的康波正躺在病床上输液。就在部队冒雨赶赴事发现场之际,康波拔下针头,跟上了紧急开进的队伍。

    事发现场,大雨滂沱,涌动的泥浆不住地从松动的山体泻下,随时都有再次发现滑坡的危险。面对被压在瓦砾中的群众,官兵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身为一名机关干部的康波,第一个爬上废墟,一边把头贴近瓦砾倾听下面动静,一边对着缝隙大喊:“里面有人吗?”

    果然,废墟里传来微弱的求救声。康波激动地大喊:“快!这里有人,下面有人还活着!”

    康波和官兵们唯恐伤着埋在下面的群众,小心翼翼地搬起一块块石头,用双手清除着一片片瓦砾,直到手指磨出血丝,才救起被深埋在下面的3名群众。

    部队返回途中,当疲惫的官兵们小憩时,康波又在车上,用沾满血丝的手赶写官兵抢救遇险群众的新闻稿件。

    从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总队工作的短短两年间,康波跟随部队执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已达50余次,先后18次参加抢险救灾。每次跟随部队执行任务,他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

    暴雨如注,他把雨衣给了一位战友,把救生衣扔给了一个孩子……

    暴雨如注,洪涛汹涌。

    冲锋舟剧烈颠簸着,在被洪水吞没的街巷中穿行。突击队员们仔细地察看着一栋栋被洪水围困的居民楼。挺立在最前面的康波一直高举着手中的数码相机,用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再现着灾情。突然一个巨浪扑来,手持相机的康波差点被猛然翘起的小舟甩进水中。

    “小心!”常建民大声提醒。此刻,常建民才猛然发现康波身上的救生衣不见了。一问才知,上船之前,康波发现一名战友没有雨衣,就把自己的雨衣披在了战友的身上;看见一个在洪水中向安全地带转移的男孩,就随手一扔,将自己的救生衣给了这个男孩。

    “波儿从小就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说起康波,母亲文学萍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文学萍说,因为家里穷,康波很小就学会干家务活。他6岁就会做饭,因为个子矮,每次上灶,都要搭一个小凳子垫脚才够得着灶台。

    虽然有家务拖累,但康波的学习从未落下,高考时他取得539分的好成绩。那一年,他如愿考取了武警成都指挥学院。

    步入警校第一个月,学校下发100元津贴费,他拿出50元寄给父母。捧着儿子寄来的钱,母亲文学萍大哭了一场——孩子越懂事,母亲却越难过。

    战友们说,康波是个把帮助别人真正当作一种快乐的热心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总爱说这么一句话:“没问题,交给我来办吧!”

    “人为己活方寸土,为他人活天地宽……有爱这个世界才会有永远的春天。”康波在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

    假如,如果有假如——康波不把救生衣送给他人,他不幸遇难的那一幕是否还会发生?

    我们无法判定。但毫无疑问,当康波把救生衣给了他人之时,已经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船翻的瞬间,他手里还死死握着数码相机……

    大雨不止,狂涛咆哮。

    冲锋舟行至被洪水淹没的梁滩河桥上时,洪水从河的上游翻滚着向下游奔涌。突然,一个大浪翻卷着向冲锋舟压来,横穿河流的冲锋舟猛然向右侧翻。坐在左侧的康波被抛进洪水,瞬间消逝在滔滔洪水之中……

    “康波在落入洪水的瞬间,右手还死死握着那部数码相机。”身负重伤、躺在病床上的战友杨仕金告诉记者。

    一位资深摄影记者含泪告诉我们,如同冲锋陷阵的战士,即使倒下身体也总会向前扑倒,康波将相机缠在自己的手上,是要与相机和相机中的珍贵资料生死同在。

    “穿上橄榄绿的警服,儿时的兵梦成真……我时时鞭策自己:这是自己为之追求和奋斗的事业!”康波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这种信念的激励下,在军校,康波的体能、队列、射击、擒敌乃至战术,全部达到优秀,成为全院学员中的军事训练标兵。在警营,他加倍努力学习新闻采写业务,共发表各类新闻稿件370余篇,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嘉奖5次,并3次被武警部队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

    早在军校期间,康波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在日记中写道:“罗曼·罗兰这样定义英雄:所谓英雄,就是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你在关键时刻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符合人类社会利益的事,那个英雄就可能是你!”

    这位年仅26岁的年轻警官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追求,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康波下落不明,揪痛着全城人民的心……

    从7月18日起,以“武警中尉为侦查灾情落水失踪”“人民的好警官康波仍下落不明”等为大标题的报道,占据了重庆众多媒体重要版面,也成为全市人民群众最为关切和揪心的话题。

    有关部门随即组成军地联合搜寻小分队,出动10几艘冲锋舟和两辆越野车,沿梁滩河两岸日夜搜寻……

    陈家桥镇的胡义华大妈,亲眼目睹了洪水涌进自己3层楼房的家,也亲眼目睹了头顶着闪闪警徽的娃儿们,将惊恐的受灾市民一个个背离险境。听说康波失踪的消息,70多岁的老人老泪纵横,逢人便问:“康波那娃儿找到没有?”

    19日13时40分许,康波的遗体在距康波落水处三四公里的梁滩河中,被陈家桥丰文山村7社农民发现了。

    村民赵永合连衣服也顾不上脱掉,就游到河中,从浑浊的河水中将康波的遗体抱至岸边。抱着康波,这位质朴的农民含着泪对闻讯赶来的乡亲们说:“康波是为咱们百姓牺牲的……”

    7月21日,小雨淅沥似天公落泪,渝北区殡仪馆哀乐低回。面对儿子变形的面容,康波的父母几度昏厥。父亲康建林喃喃道:“儿子,穿上了军装,保护群众安全就是你的责任,我们不怪你……”

    在一家网站上,一名叫沙玛阿迪的网友发出帖子,为抗洪英雄康波征集墓志铭,希望能“让英雄的名字永耀光辉”。帖子发出不到两分钟,一位网友就为康波写来墓志铭:“英雄为国,亿万人民得安康。雄心保家,奋不顾身战洪波。”

    帖子发出后,在81个小时里共有7000多名网友关注,200多名网友提交了应征墓志铭。

    重庆一位雕塑家给当地一家媒体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无偿为康波雕塑一座铜像,让重庆人民永远记住这位英雄。

    武警重庆市总队近日批准康波为烈士,并为他报请授予荣誉称号。  

    英雄,与重庆同在!

 
 
 相关链接
· 重庆市委市政府派出8个督导组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 重庆:洪水过后生活稳定 重灾区居民吃上特价肉
· 重庆市妥善安置洪灾受灾群众 确保灾民衣食无忧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