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洪泽湖7月25日电(记者施勇峰、凌军辉)7月25日,淮河干流水位缓缓回落,江苏淮河地区结束了暴雨不断的梅雨季节。记者在淮河防洪的“要塞”——洪泽湖抗洪前线采访时看到,洪泽湖水位依然僵持在警戒线以上,洪泽湖在连续17天超警戒水位运行后,抗洪进入了最关键的决战阶段。
刚刚出梅就又来了雷阵雨。记者迎着风雨走近洪泽湖。正在指挥抗洪的洪泽县水利局副局长郭明珠告诉记者:“洪泽湖抗洪事关淮河防洪大局,我们已经做好了决战的准备。”他介绍说,决战洪泽湖的抗洪大军主要分布在三个方面。一是淮河干流进入洪泽湖的40多公里大堤,二是洪泽湖67公里堤防,三是洪泽湖入江入海的4个行洪通道。
记者行进在洪泽湖大堤上,这道被国家明确为任何时候都要“严防死守”的“生命线”,保护着洪泽湖以下2000万人的生命安全和3000万亩耕地。在洪泽县高良涧镇防汛前线指挥部,记者见到已经在大堤上坚守了15天的副指挥长刘仁美。从7月10日14时到岗以来,他一直没有回家。“国家把坚守洪泽湖的重任交给我们,我们不能有半点闪失。”他告诉记者,大堤上每公里就有一个防守点,24小时不间断巡堤,每个防守点有50人的抢险突击队随时待命。
位于洪泽湖畔的洪泽县,从6月30日到7月9日,累计降雨520毫米,占该县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受淹面积达35万多亩,有6.8万人受灾。许多农民顾不得抢排责任田的积水,主动报名上堤防守。在洪泽湖大堤36公里处的防守点,记者在帐篷里见到了正在防守值班的村民沈卫年和高学书。他们不怕蚊虫叮咬和毒蛇威胁,已经连续16个昼夜巡堤。
作为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洪泽湖承转淮河中上游近16万平方公里的来水,再通过3条入海水道和1条入江水道,把洪水泄入长江和黄海。它是淮河洪水的调蓄水库,对淮河防洪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记者在大堤上遇到正在检查堤防防守的洪泽县县委书记陈贵,他对记者说:“洪泽湖抗洪已经超过了半个月,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现在正是淮河抗洪的决战阶段,必须加强力量,严密防守,坚持到淮河抗洪的最后胜利。”他告诉记者,目前,洪泽县已组织8000人的巡防和突击队奋战在洪泽湖大堤上。
江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从7月4日以来,有超过10万人的抗洪队伍坚守在洪泽湖防守的3个战场。除了常规的巡防和突击队伍外,江苏在洪泽湖抗洪前线还备有一支精锐部队。5支国家级和3支省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全部配备着现代化的防汛抢险设备,包括冲锋舟、打桩机、多功能抢险车等。抢险队的成员都是训练有素的专家型抗洪尖兵。
7月25日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13.72米,超警戒水位0.22米,比24日下降0.06米。记者在洪泽湖大堤采访时了解到,25日16时,洪泽湖水位又上涨到13.73米。洪泽湖水位持续居高不下,给大堤防守造成压力。陈贵说:“无论压力有多大,无论抗洪的时间持续多久,我们都要坚决守住,确保决战决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