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满洲里7月28日电(记者 任瑞恩、李刚、刘昕)北京时间28日13时10分,参加“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中方最后一批铁路运输参演部队换乘俄罗斯军列,安全驶出满洲里口岸进入俄罗斯境内。

“和平使命-2007”军演中方铁路运输参演部队全部进入俄境 7月28日,“和平使命-2007”军演中方参演部队进入俄罗斯后,中俄双方对装备进行安全检查。北京时间28日13时10分,参加“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中方最后一批铁路运输参演部队换乘俄罗斯军列,安全驶出满洲里口岸进入俄罗斯境内。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搭乘俄罗斯军列踏出国门执行军演任务,也标志着中方参演部队地面输送第一阶段圆满结束。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搭乘俄罗斯军列踏出国门执行军演任务,也标志着中方参演部队地面输送第一阶段圆满结束。
在第一阶段地面输送中,参演部队从新疆吐鲁番启程,经过7个昼夜的长途机动,先后穿越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穿越著名的百里大风区、巴丹吉林沙漠,抵达边境城市满洲里,行程达5000多公里。
中国铁路运输参演部队第三梯队梯队长在抵达满洲里后说,在中国境内的整个输送过程进行顺利,没有出现任何闪失,做到了“人不擦皮,车不掉漆”,齐装满员地抵达国境。实践表明,中国军队远程铁路机动和运输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进入俄境后,铁路运输参演部队将经停10余个车站,历时近一周时间抵达车里雅宾斯克州的切巴尔库尔演习场。专列沿途所需燃料、用水和食物补给,以及安全保障都将由俄方承担。军列上仅留有一名中方军代表协同俄方代表共同负责装备运输安全。
在俄方提供的宽轨军列上记者看到,一辆辆排列整齐的重型装备被结实地用钢绳捆绑在平板车上。车厢里宽敞明亮,床铺整洁。俄罗斯女乘务员热情地为官兵端上苹果和饮料,中国官兵则用新学的俄语“哈拉少(好的意思)”表示感谢。
出发前,梯队指挥员将写有“拥军万里为和平,心系部队送真情”的锦旗授予在中国军列上辛勤为官兵服务的乘务员们,以感谢他们对中国参演部队地面运输所作的贡献。
这次反恐演习将于8月9日至17日举行,其中战略磋商阶段在乌鲁木齐进行,实兵演练阶段在俄罗斯切巴尔库尔演习场进行。中方参演部队铁路跨国运输总里程将达到10300余公里,历时近半个月。
“请祖国人民放心!”
——“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铁路输送参演官兵出境侧记
新华社满洲里7月28日电(记者 刘昕、任瑞恩)满洲里,中俄边境口岸,镶嵌着巨大国徽的长方形“国门”横跨的铁路两侧,伫立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7月28日13时10分,贴有五星红旗和“和平使命—2007”演习蓝色标志的装甲步战车和突击炮的军用列车长鸣汽笛,缓缓从中国境内驶向国门,驶向俄罗斯境内。
这是“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铁路输送第三梯队——也是最后一批通过铁路运输奔赴俄罗斯演习地域的中方参演部队。第三梯队21日从新疆库尔勒出发,经过110多个小时的运行,穿越6个省区,于27日10时到达满洲里火车站。经过紧张的换乘换载工作,全部官兵和重型装备都已顺利就位。
此时,列车上的官兵正整齐地排列在列车窗前,身着新式迷彩服、脚穿擦得锃亮的陆战靴,手戴洁白的手套,腰扎黑色的武装带,表情严肃地凝视着镶嵌在“国门”上的闪闪国徽。
几个小时前,记者在铁路输送第三梯队看到,参演的官兵已经洗了澡、理了发,显得英姿勃发。士官黄俞俞一边看着中方导演部发的《汉俄会话手册》,一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我们马上就要走出国门了,我还得抓紧时间学点俄语,要是人家问咱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我也好能给他们介绍上几句呀!”另一位正在擦陆战靴的战士说:“可别小看擦皮鞋这样琐碎的事情,我们的形象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国家和军队。”
铁路输送第三梯队梯队长甘维汉中校告诉记者,尽管官兵在国内长时间旅途中已有些疲劳,但大家仍旧斗志昂扬,精神饱满。许多官兵都利用短暂的休整时间,把个人卫生搞得干干净净,大家还掀起了解俄罗斯风情文化和掌握俄罗斯风土人情的热潮。官兵都知道自己是代表国家和军队走出国门的,必须展示出中国军人应有的水准。
“俄罗斯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俄罗斯是个伟大的国家。”铁路输送第三梯队政委高飞少校说,每一位参演官兵都抱着向俄罗斯人民和军队学习的态度,纷纷表示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俄罗斯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好祖国和中国军人的形象”。
这位年轻的基层军官告诉记者:“正如‘和平使命—2007’演习的代号一样,我们每一位官兵都是因为肩负着‘和平使命’,才踏上了这次万里之遥的‘和平之旅’,我们一定要把人民军队的和平、文明、友谊的理念带出国门,带上国际大舞台!”
“敬礼——”随着铁路输送第三梯队指挥长李卫平少将一声浑厚而洪亮的口令,列车上的全体官兵共同举起右臂行礼,同时庄严承诺:“我们一定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任务,请祖国人民放心!”
汽笛长鸣,列车远去,中国军人踏上了万里“和平之旅”的新征程。
中国参演官兵忙学法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28日电(记者白瑞雪、单之旭)“看了这些资料才知道,出国执行联合演习任务,不光是在演习场上摸爬滚打那么简单。”26岁的陆军战斗群特种分队二级士官尹训波说。
像尹训波一样,参加“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的中方参演官兵全部参加了部队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人人领取了《参演部队出境指南》《俄罗斯简况》等手册。
官兵们说,对相关法律和俄方文化风俗的了解,同掌握军事技能一样重要。
在这次中国军队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成建制、远距离的跨国演习中,中方参演兵力1600人将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参加联合反恐战役的准备与实施。
绝大多数参演官兵是第一次出境,更是第一次在境外与外军联合执行反恐军事演习任务。
“举行联合军演期间,一方的武装部队人员和武器装备将临时进入对方的领土、领海和领空,这与普通公民出境是完全不同的。”中方参演部队法律顾问朱建业少将说。
2007年6月27日,上合组织6国正式签署了共同研究起草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协定》。这是我国签署的第一部关于我军到国外和接受外军到我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国际多边协定。
朱建业介绍说,协定为即将举行的6国联合军事演习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承认了演习期间外国军队在主权国家的军事存在,并解决了联合军演涉及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通过规定接受方为派遣方部队提供特权、豁免,中方参演官兵出境使用军官证、士兵证等国内有效证件即可,不需要办护照。而输送中方部分参演人员和装备的专列一旦进入俄罗斯境内,俄方即派出警卫人员上车替代中方警卫。
按照协定的规定,中方导演部和联合战役指挥部要求我参演部队尊重俄罗斯的国家主权、法律和风俗习惯,严禁参与俄方国内的政治活动,要求官兵爱护俄方的不动产、设施设备、自然资源、文化设施和历史古迹,遵守俄方的生态法规。
“兵马未动,法律先行。”朱建业认为,联合军演是一种双边或多边务实性军事合作,参演各方通过协商制定法律,教育部队知法守法,充分体现了各国防务部门和武装部门之间的尊重、信任与协作。
“同时,在充分了解法律的基础上,我军参演官兵能够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文明之师的风采。”朱建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