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脚踏着祖国大地——写在人民军队建军80周年之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人民日报记者 郭嘉 新华社记者 白瑞雪、徐壮志)

    80年前赴后继,80年风雨兼程,80年军旗招展,80年军歌嘹亮。

    “向前,向前,向前……”谛听人民军队80年雄浑的交响曲,就会发现一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八一”前夕,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八一军旗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7月27日,240名解放军仪仗队官兵身着新式军礼服、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拉开晚会序幕。   新华社发(俞根泉 摄)

    党指挥枪:永远的军魂

    7月17日,一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突袭重庆。洪水退去,山城重庆永远地记住了一个普通军人的名字——武警重庆总队政治部干事康波。

    在乘冲锋舟进入受灾区域查看灾情时,年仅26岁的康波不幸落水牺牲。这位年轻的党员,是争着挤上冲锋舟的……

    像每一次危难关头一样,从长江到淮河,面对各地发生的洪灾,党所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挺身而出。灾区的人民也许不知道,这些参加抗洪的官兵中,有不少人都是9年前参加过98抗洪的功臣。

    “无论是枪林弹雨还是洪水火海,党的召唤面前,我们义无反顾!”1930年参加红军的老将军李水清说,回首80载征程,人民军队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次次战胜国内外强敌,靠的就是党的领导。

    “秋收起义时,在毛泽东的主张下,诞生了我军的第一面军旗。”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说,这面中央为五星、星内镶镰刀斧头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就突出了军队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军队是工农子弟兵的性质和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的主题。

    7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部队首批铁路输送的300多名官兵,在新疆吐鲁番启程开赴俄罗斯境内演习地域。这次演习,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首次成建制较大规模、远距离、多军兵种出境参加联合军演,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全体成员国参加的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是参加演习部队的重型装备在进行火车装载。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人民军队是党一手创建的。军旗跟着党旗走,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军队在流血斗争中的自觉实践。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说,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广州起义,中国共产党人最初领导的武装斗争,都曾遭遇严重的挫折。

    秋收起义部队在向长沙进攻途中受挫后,于1927年9月29日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此时,部队已由起义时的5000余人减员至不足1000人。部队精神不振,纪律松弛,掉队、离队的人越来越多……危急关头,毛泽东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确定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三湾改编创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制度。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靠着党的领导这个主心骨,人民军队在井冈山树起了第一面农村包围城市的旗帜,在赣南闽西创建了第一个红色苏维埃共和国,走完了九死一生的长征路……

    94岁的老红军方国安回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主动倡导国共合作,数万与国民党军仇深似海的红军将士表现了听党指挥的高度政治觉悟,以民族大义为重,脱下红军帽,换上了国民党军军装,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抗日前线……

    党的旗帜就是军队的旗帜,党的意志就是军队的意志,党所指引的方向,就是人民军队前进的方向。从当年只有土枪土炮、大刀长矛的部队到今天用现代化装备武装起来的雄师,时代在变,装备在变,人员在变,但,贯穿于人民军队80年历程的根本原则始终不变,这,就是党的绝对领导。

    济南军区某机械化步兵师,前身为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叶挺独立团”。在这支浓缩了我军历史变迁的光荣之师里,不变的是“铁军”的称呼和一代代“铁军”官兵对党的忠贞不渝。

    “在我们师,95%的军事训练尖子都是党员,每一次参加抢险救灾,突击队员都是党员骨干。”师长杨剑说,从参加南昌起义以来,党员始终是这支“铁军”的“铁骨”。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铁军”部队的前身、长征路上的红4团老战士唐进新回忆,长征中,每打一仗下来,党团员伤亡之数,常常占到伤亡数的25%,甚至50%。

    “金星闪耀在军旗上,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响遍大江南北千百个军营的《听党指挥歌》,唱出的正是人民军队全体官兵的共同心声。

    7月28日,60岁的社区居民朱秀娣(左二)正在为战士们缝补训练中磨破的军装。当日,武警上海总队三支队与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联合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迎八一军民鱼水一家亲”社区、驻地武警部队“攀亲大会”,三支队的20名官兵与社区的20位居民结成对子,成为“一家人”,让身在异乡的战士们拥有了一份温暖的亲情。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服务人民:不变的宗旨

    正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30多万名中国军人为国捐躯。

    “他们都是为祖国、为人民牺牲的。”前来参观展览的北京市民张宝琛忘不了,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袭击北京,武警北京总队医院28岁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牺牲在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如同抗洪、抗震、扑火一样,在人民群众危难关头,子弟兵迎难而上:解放军302医院军医姜素椿在抢救北京第一例非典患者时不幸被感染,为了探索一条救治非典患者之路,这位时年74岁的老人竟以自己的身体做试验,注射非典康复者的血清;在人们谈“非”色变时,人民军队在北京建起了小汤山非典医院,1200名来自全军各部队的医护人员迅速驰援……

    7月26日,南京军区某部官兵在向灾区群众捐款。 当日,南京军区某部号召全体官兵向受灾严重的安徽省怀远县捐款,并慰问受灾群众。7月以来,位于淮河中游的安徽省怀远县灾情严重,南京军区某部官兵多次抢险救灾,并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抗灾自救。新华社记者 李健 摄

    从诞生之日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这支军队不变的宗旨。

    1934年11月,3位红军女战士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一位老大娘家寄宿。看到大娘家连被子都没有,女战士们就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成两半,给大娘留下一半。

    红军走了。但此后几十年,这位名叫徐解秀的老人一直珍藏着那半床棉被,苦苦盼着分别时说“我们还会回来的”的女战士们再次出现。临终前,老人告诉后人:什么叫共产党,什么叫红军?共产党、红军就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部队。

    在人民军队80年的征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数也数不清。也许正因为如此,虽然人民军队的名字几经变更,但“子弟兵”这一亲切的称呼却从未改变。

    1949年5月25日清晨,上海解放第一天。33岁的上海著名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走上街头,惊讶地发现,街道两旁的屋檐下,一排排解放军战士正和衣抱枪而睡。

    新华社随军记者艾煊记录道:“慈祥的老太太,热情的青年学生,商店的老板、店员,都恳切地请求战士们到他们的房子里去休息一下。可是战士们婉谢了,他们不愿擅入民宅,他们不愿在这一件小事上,开了麻烦群众的先例,开了违反人民军队传统的先例。”

    原本准备迁居香港的荣毅仁家族最终留在了上海。

    48年后,香港回归,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香港。10年间,这支部队遇事依法办、执勤不扰民、守法做模范,赢得了香港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当年解放上海时曾率部露宿街头的迟浩田,在香港回归时已是中央军委副主席。从解放上海到驻军香港,将军说,支撑这文明之师的,还是那一脉相承的“子弟兵”属性。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曾在沂蒙山区多次负伤的迟浩田说,是沂蒙红嫂一次次救了他。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正如陈毅在《赣南游击词》所表达的,人民军队越战越勇、越打越强,一刻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

    ——红军时期,四川巴中地区每10人就有1人当红军,每30人就有1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长征前,23万人的江西兴国,有8万人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均每一公里都有一名兴国儿女倒下;

    ——抗战中,冀中军民并肩战斗,创造出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一个个使侵略者闻风丧胆的神奇战法,把敌人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淮海战役中,65天之内,蒋介石80万精锐之师覆灭了55.5万。其中,543万支前民工,88万多辆大小车,76万余头牲畜,30多万副挑子,构成了战争中的另一道壮丽景观。陈毅元帅事后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

    ……

    军爱民,民拥军,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子弟兵和人民间的鱼水深情从来都是一样的。从“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笔挺身姿里,从好医生华益慰为患者一生鞠躬尽瘁的故事里,从新疆维吾尔族村民卡德尔·巴克坚持了40年的部队爱民日记里,从搭建在火灾、地震现场的绿色帐篷里……人们看到的,始终是当年那支服务人民的军队。

    始建于1986年的中国陆军航空兵,是以直升机为主要装备的陆军前沿性主战兵种,是陆军争夺低空超低空控制权、实施非线式非接触全域作战的骨干力量和现代陆战场的重要机动突击力量。同时,中国陆军航空兵充分发挥快速机动和野外起降的优势,在雪原救灾、抗洪抢险、森林灭火、缉毒缉私、飞船搜救等紧急抢险救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97年6月16日,陆军航空兵准备登机出航。新华社发

    英勇善战:使命的召唤

    2006年秋,一场实兵检验性军事演习在河南确山拉开序幕。

    部队怎么行动?详细说明行动方案、实施要求的导调文书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仅对课目主题进行简单交代的寥寥几页;

    对抗如何进行?“蓝军”不再是“红军”的配合者了,完全按照实战要求进行设计的演练中,“红军”一旦放松警惕,连指挥所也可能被对方“一锅端”;

    任务完成得怎么样?模糊的评语消失了,衡量部队表现的所有数据汇集到“部队演习评估系统”,等待着导演部作出公正的裁决;

    ……

    尽管“红军”取得了考核优秀的成绩,但,由四总部组成的导演部在30分钟的演习总结中,却用了28分钟讲评部队在演习中暴露的问题。

    驻守在海南五指山某师通讯连女兵班的战士在野外架线,以设立通讯联络站(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变化无声,却似惊雷。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近年来,人民军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步伐越走越快。

    从40公里奔袭到400米越障,从实战射击到野外生存……在一场持续3天4夜的实战性比武中,某部红2连一口气夺得了8个单项中的5个第一。当颁奖的集团军领导得知红2连是在刚刚完成17个小时的紧急抢险之后才踏上比武场后,感慨地说:你们不愧是“飞夺泸定桥22勇士”的传人。

    1935年5月28日,长征途中,红2师4团奉命夺占川军把守的泸定桥。

    沿着大渡河边陡峭的山路,红4团用两条腿创造了日夜行军240里的传奇。面对被拆了桥板的铁索和对岸敌人的猛烈火力,22位勇士义无反顾地爬上了悬在急流之上的铁索……

    亲历了这一幕的唐进新说,跑那么多的路,还打了三仗,靠什么?靠明知是死也要往前冲的铁的意志!

    “当兵为什么,当兵为打仗。只等军令下,报国上战场……”22勇士的继承人、参加了那场比武的班长刘国鹏说,虽然生长在和平年代,但,自己的血管中,流淌的一样是英雄的热血。

    2007年盛夏,在蓝天,在大海,在深山密林的导弹阵地,在长城内外的千百个演兵场,一场着眼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活动正深入展开——自2006年6月中央军委提出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以来,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已迅即成为全军部队的一致行动。

    从实兵实装对抗到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从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训练到以实兵演习来评估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训练和演习场上的新变化、新发展,折射出人民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的提升。

    和平,需要强大的武装盾牌。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军武器装备以缴获为主。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进行武器装备的全面自行研制。今天,我军武器装备水平再次实现整体跨代跃升,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果,装备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成建制成系统推进部队装备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设不断深入……

    2007年年初,歼-10战机正式亮相并装备人民空军,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2007年1月5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一航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战斗机的相关情况。这是歼-10战斗机。 新华社发

    曾经15次空中遇险的试飞员李中华,就是歼-10战机的核心试飞员之一。谈到千百次搏击长空的风险,这位试飞英雄说,抗美援朝中,只有数十小时飞行经验的人民空军飞行员,在与有数百、数千小时飞行经验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的交手中,就曾打出了令对手胆寒的“米格走廊”。如今,拥有现代化先进战机和良好训练的新一代人民空军飞行员,已成为捍卫祖国领空安全的蓝天长城。

    2002年7月1日,首次环球航行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希腊最大的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受到了中国驻希腊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代表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发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从祖国大地到异国他乡,人民军队足迹所到,处处留下英雄的身影。

    “军人面前无困难!”来自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的张涛说,“每当看到左臂鲜红的国旗臂章,心头就会重新燃起激情……”

    截至2007年6月,中国有1643名军人在联合国总部和10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解放军还积极参加中国政府组织的国际灾难救援行动,在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地震、印度尼西亚日惹地震等国际救援行动中,担负了搜救遇险人员、救治伤病员和卫生防疫等任务。

听党指挥 服务人民 英勇善战
——写在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新华社评论员)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从南昌城头的战火硝烟中走来的人民军队,迎来了自己的80华诞。

    80年军旗飘扬,80年战歌嘹亮,80年前仆后继,80年成就辉煌。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独立、解放与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人民军队建立了无愧于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孕育出了具有独特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的优良传统。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

    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三句话,12个字,是人民军队用热血凝成的优良传统,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任何旧军队的鲜明标志,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人民军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人民军队80年的历史,是一部在党的绝对领导下阔步前进的奋斗史。

    战争年代,听从党的指挥,人民军队一往无前,冲锋陷阵在民族独立、祖国解放的杀敌战场,用鲜血染红了飘扬的战旗。和平时期,听从党的指挥,人民军队义无反顾,无私奉献在大漠戈壁、边关海岛,用忠诚铸起保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

    从当年几万人的起义部队,到今天现代化的强大军队;从大刀长矛、小米加步枪,到今天机械化、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装备在变,人员在变,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军魂永远不变。

    “金星闪耀在军旗上,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鲜红的军旗之所以历经80年洗礼而不褪色,正是因为人民军队始终把党所指引的方向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始终坚持用党的思想理论凝聚军心,始终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为提高战斗力的推进器,始终把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作为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在三军军营,唱得最响亮的歌是《听党指挥歌》,危难险重面前,冲在最前头的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

    听党指挥,这是我军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在,这是我军的建军之本、立军之魂。

    ——人民军队80年的历史,是一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心连心、共命运的历史。

    作为党所缔造的人民武装,人民军队把党的宗旨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从而赢得了“人民子弟兵”的称呼。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洪水涌来,人民子弟兵冲锋在波峰浪尖上;大火袭来,人民子弟兵奋战于烈焰最凶处。每逢灾难,官兵们总是挺身而出,赴汤蹈火,用血肉之躯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面对地震,面对“非典”,人民子弟兵争先投身于最危险的工作,勇敢奔赴离死神最近的地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

    从建设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到建设成渝、成昆、青藏铁路,从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开发到引滦入津三项工程建设,从西部大开发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民解放军投入5亿多个劳动日,出动机械车辆3000多万台次,支援国家建设,把“人民军队爱人民”的誓言,镌刻在了造福人民群众的一处处工地上。抗洪英雄高建成、李向群,抗击“非典”英雄李晓红……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有30多万官兵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生命。唇齿相依,生死与共,军队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成为我们民族精神宝库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人民军队80年的历史,是一部敢于压倒一切困难和敌人,而不被困难和敌人所屈服的历史。

    从北伐、“反围剿”、长征、抗战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人民军队在征战史上所面对的,几乎都是强大的对手,几乎都是敌强我弱的局面,但最终,胜利的天平都毫无例外地倾斜到了人民军队的一方。

    人民军队之所以历经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敢于胜利、英勇善战的气概。

    英勇善战,是因为我军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英勇善战,是因为我军具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英勇善战,是因为我军具有铁一样的严明纪律。靠着这样的精神、战术和纪律,长征途中3万人的红色大军战胜了5倍、10倍乃至2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雪山,走出了草地,挺进到了抗日最前线。靠着这样的精神、战术和纪律,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抗日敌后,用自己的身先士卒和浴血奋战,把千百万庄稼汉锤炼成了无处不在的抗日大军。靠着这样的精神、战术和纪律,人民军队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国民党的飞机加大炮,从而以空前的胜利赢得了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使命,全军将士坚信:有了听党指挥的高度政治觉悟,我军建设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有了服务人民的坚定政治立场,我军就能恪守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了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我军就能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链接
· 庆祝建军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八一军旗红"将举行
· 建军80周年:"八一军旗映浦江"图片展在沪展出
· 民政部总政治部通知:做好“八一”期间双拥工作
· 八一军旗:国家武装力量的象征 飘扬在胜利的天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