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助贫困学子成就多彩人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在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理想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助贫困学子成就多彩人生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 刘奕湛、吴晶)他们从小因生活贫困,求学之路灰暗无光。是“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使他们顺利完成4年大学学业;是国家和社会给予的温暖关爱,使他们找准了报效祖国的人生坐标,在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理想。

    2000年,为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开发战略,帮助西部地区培养人才,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组织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每学年资助贫困大学生每人5000元,四年20000元;每学年资助贫困高中生每人3000元,三年9000元。受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由所在院校根据其在校期间综合测评成绩予以减免。

    这项爱心工程实施7年来,目前已涉及2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资助大学生12860名,举办高中“宏志班”222个,资助中学生11100名。到2006年底已拨付资助金2亿6千多万元。今年将继续资助大学生2160人,高中生2250人,举办了45个高中“宏志班”。

    回家乡工作是我的心愿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化学教师黄田映要负责3个班的教学工作。虽然每天要为150多名学生上课、批改作业,但两年来,这个年轻的女教师从未抱怨过苦和累。

    “这里是我的家乡,回到这里工作是我的心愿。”她说。

    黄田映出生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4个,经济来源仅靠父母务农。2001年,黄田映以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录取。这让全家人着实高兴了一阵子。然而,学费、生活费甚至路费的筹集,却又让他们一筹莫展。

    开学时,黄田映带走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和两个姐姐四处借的钱。“当时我很迷茫,不知道能不能读完这四年。”

    开学没多久,黄田映得到通知,“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第一期启动,她成为怒江4位受助者之一,每年可以得到5000元的补助,并可以减免一半的学费。

    “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哭了一场,这可真是消除了我的后顾之忧。”她说。

    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后,黄田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毅然决定回母校任教。 “正是因为教育的落后,才造成家乡的贫困。”她说。

    像黄田映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接受资助后发奋努力,学成后毅然回乡,希望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家乡摆脱贫困。他们将自己的青春谱写成朴实无华的奉献之歌,献给生养他们的土地和祖国。

    我们要发奋学习报效祖国

    今年高考,河南大学附中参加高考的50名“宏志班”学生全部达到了本科录取分数线,其中600分以上的有39人,王伟方同学还被保送至清华大学。

    “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真是太激动了。”王伟方说:“如果没有党的关怀,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像我这样的农家孩子,根本不可能把书读下去,更不能把书读好。”

    是党和政府的温暖驱散了贫困学子生活困难的阴云。河南省文明办一位负责人说,地方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受助学生推荐选拔、审核及跟踪管理工作,使一批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学子在得到资助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自强不息、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观念,有力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2004年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外语系的邢雪梅现在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事办的一名翻译。她至今难忘,2000年,当她被确定为“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受助学生的那一天,双双下岗的父母流着泪叮嘱她:“要好好工作,回报党和政府的关怀,把兵团的事业建设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以来,已有3届共265名受助生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80%的受助生选择回到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

    甘肃省的几名受助大学生也表示,尽管家乡山大沟深,还很落后,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不变,建设家乡的信心不减。我们必须学好本领,掌握科学技术,因为这是改造家乡山河的“金钥匙”。

    这是“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受助学生的心声。他们的梦想因“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而放飞,他们的理想因“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而升华。

    在温情的土地上幸福成长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每每谈到学校和师生给予自己的帮助,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二的学生马万学总是热泪盈眶。作为一名特困生,他不仅享受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全部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而且还感受着家庭一样的温暖和关爱。

    兰州大学学生处处长刘宏说:“对贫困生的资助,不仅仅是发钱给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精神和人格上健康成长。”

    在兰州大学,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即使学生身无分文来到学校,学校师生也要千方百计让他上得起学。许多高校也都开展了友情互助活动,积极拓宽资助渠道,建立起勤工俭学助学指导服务中心;一些高校还确立了受助学生“以劳助学,以酬代补,以奖为主,资助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解困、育人、促学作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受益于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寒门学子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靠知识描绘着自己的人生蓝图,更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与才华回报着社会。

    重庆姑娘李智是“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首批受助学生。

    2004年毕业的时候,她放弃了到国有商业银行工作的机会,选择到条件艰苦的綦江县法院工作。在工作中,她主动申请到基层一线,开展“送法下乡”法律服务咨询,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做好法律解答工作。如今她已被任命为綦江县法院的助理审判员,成为一名基层法院的“女法官”。

    “回报社会,从具体的工作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最需要帮助的人做起。”李智说:“我希望把社会寄予我的爱和温暖,传递得更持久更长远。”

    和她一样,一批批贫困生正在“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这块温情的土地上幸福成长。他们得到爱,并将把爱作为信念传递下去。

 
 
 相关链接
·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负责人:欢迎外资投向西部6产业
· 西部开发7年取得4大成就 改革开放意识不断增强
· 央行通知同时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