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 周婷玉)我国曾承诺到2010年95%以上的县全面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但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30日说,四大突出问题成为阻碍我国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进程的瓶颈,迫切需要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中国消除碘缺乏病高层研讨会3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商讨我国进一步消除碘缺乏病的关键问题。
“我国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仍面临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王陇德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防治工作进展不平衡,有7个省份尚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7个省份处于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这些省份多分布于中西部地区;
——一些原盐产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山区的碘盐覆盖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病区群众仍在遭受缺碘危害,在部分省份的局部地区仍有新发地方性克汀病病例;
——防治经费投入不足,防治队伍萎缩,防治技术水平落后;
——现行的碘缺乏病监测评估体系尚不完善,监测与干预措施脱节,难以适应防治工作需要。
为解决我国防治碘缺乏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卫生部会同发展和改革委等13个部门共同制定《实现2010年消除碘缺乏病行动方案》,并于2007年对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10个省份开展碘缺乏病的重点调查。
针对一些地区的人口由于价格偏高负担不起精制包装碘盐,或偏好当地传统土盐的情况,与会专家建议,可以采取对包装碘盐提供价格补贴、土盐加碘策略及投服碘油丸等一些短期措施,满足这类人群对碘营养的基本需求。
我国将加大攻克碘缺乏病“堡垒”的力度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周婷玉)记者30日从中国消除碘缺乏病高层研讨会上获悉,我国将采取多项措施加大攻克碘缺乏病“堡垒”的力度。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会上说,我国仍有7个省份尚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7个省份处于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这些省份多分布于中西部。
据卫生部碘缺乏病专家组组长、天津医科大学教授陈祖培介绍,2006年在新疆的边远农村确诊了36例新发地方性克汀病病例。
王陇德说,由于西部地区原盐储量大、产地分布广,而碘盐价格却较高、供销体系也不健全,导致部分群众因“买不起”或“买不到”碘盐而普遍采挖和购廉价非碘盐,碘营养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
针对西部地区新发地方性克汀病,卫生部决定2007年对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重庆、海南、宁夏、广西、云南的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的95个县开展重点调查。
与会专家建议,应加大防治碘缺乏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碘缺乏病的认识。今年5月卫生部在新疆举行“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中国盐业总公司向新疆捐赠了1000吨精制碘盐,以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
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司副司长贺燕丽表示,发展和改革委将加快国家级食盐调拨配送中心和配送体系建设,全力保证合格碘盐的普及供应,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帮助西部困难地区完善碘盐供应网络和体系。
我国曾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除上海市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自1993年国务院召开“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动员会”后,10多年来,我国总体水平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指标,其中有17个省区市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