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军旗升起的地方—写在八一起义纪念馆扩建竣工之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02日   来源:人民日报

    80年前的中国风雨飘摇,乌云压城;80年后的今天政通人和,商贾云集。

    在南昌市最繁华的中山路上,一幢灰色五层建筑见证了80年来的一切。盛夏的朝阳穿透浓密的绿叶,斜斜地照射下来,外墙上几个镏金大字闪耀着动人的光芒: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7月28日,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全国上下纪念建军80周年的日子里盛装亮相。

    “改扩建,我们盼了20年”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前身是江西大旅社。1927年7月下旬,共产党人领导的起义部队到达南昌,包下这个旅社,在喜庆堂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江西大旅社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了。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2万多起义部队,按照预定部署向驻守南昌的敌军发起猛烈进攻,4小时后战斗取得了胜利。

    这一夜枪声,为古老的南昌城送来一个崭新的黎明;这一夜枪声,为中国革命开创出崭新的纪元。由此,中国劳苦大众有了一支为自己求解放、谋幸福的军队;这一夜枪声,使南昌成为人民军队的诞生地,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为了让世人铭记这段历史,1959年10月1日,“江西大旅社”改建成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恢复了周恩来工作过的房间、林伯渠办公室兼卧室、会议厅、军事参谋团办公室,以及起义部队警卫连、卫生队住房等。辅助陈列则有序厅和7个陈列室。该处重要的展品有:朱德用过的手枪、贺龙用过的怀表、南昌起义时慰劳起义军的捐款与回信,以及喜庆礼堂中4把雕有如意图案的太师椅、两张茶几、一面大穿衣镜等。

    1961年,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八一起义纪念馆接待的游客猛增,而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江西大旅社的旧址,每天接待2000名游客都很吃力。更让人担忧的是,纪念馆地处南昌最繁华的万寿宫商业街,三面都被密密麻麻的商铺包围,特别是紧挨围墙搭建的176间板壁房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为了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更好地发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有关方面决定从今年1月2日起闭馆改造。

    “在旧址上搞陈列,其实是对旧址的破坏,而且游客越多破坏越大。新征集的文物无处摆,高科技的展示手段无用武之地,甚至连在墙上打个钉子都不行。改扩建,我们盼了20年。”主管改扩建工作的南昌市文化局局长黄中平说。

    用高新技术再现当年“第一枪”

    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5亿元,其中近一半资金来自社会各界的踊跃捐款。纪念馆的年接待能力也将从过去30万人增加到60万人以上。

    7月28日重新对外开放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分为新馆、旧馆两个部分,占地面积由原来的4207平方米扩展为10155平方米,陈列面积也由原来的2250平方米增加到5875平方米。在旧址不再陈列展品,而按照当时在这里工作的老同志的相关回忆,恢复80年前共产党人在这里运筹帷幄时的旅社原貌,比如恢复账房、营业部、西餐厅、喜庆堂等。

    新馆是纪念馆的陈列部分,充分使用了声幻影成像、多媒体同步地台模型、150度多信道环幕投影等多项先进的陈列手段,除重点展示《南昌起义》这段历史外,还新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历程》和《英雄城南昌》的陈列内容,展示文物237件,比原来增加了175件。

    新的陈列大楼4层,外立柱由8支“汉阳造”步枪造型组成,屋檐是“八一”字体组成的长城图案,外墙采取镂空造型,所有玻璃窗方框都印有八一军徽图案。走进大楼,“石破天惊”的主题标志雕塑震撼人心——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冲破乱石堆,紧扣着“汉阳造”步枪的扳机,枪口直指上方一块蓝天白云的圆雕装饰,表现出了八一起义第一枪的雄伟气势,也寓意着南昌起义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一楼展厅的主题是《南昌起义》,主要由“危难中奋起”、“伟大的决策”、“打响第一枪”、“南征下广东”、“转战上井冈”、“八一精神永放光芒”等章节组成,运用详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介绍,并辅以珍贵的文物形象地将观众引入历史,而先进的声光电技术更是将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直观再现。

    展厅最吸引观众的声光电大型投影技术就在“打响第一枪”的章节。高3.4米、宽5.6米、深6米的《前委扩大会议》大型等身幻影成像,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在战前召开会议、决定南昌起义的决议全景展现,有声有色,惟妙惟肖,令人仿佛置身于当时的会议现场中。而大型多媒体场景《攻打敌总指挥部》更令人惊叹不已:该场景占地100平方米,使用了13个大型投影机及长达18米的大型画幕。

    “感谢英雄们的同时,也要谢谢记住革命先烈的人们”

    历史的硝烟已散去,而历史的传承仍在不断延续。一支“汉阳造”步枪做旗杆,撑起的是一面不朽的旗帜。火红的八一军旗,在英雄城的上空高高飘扬。

    在泱泱华夏的千秋史册上,南昌是一座底蕴厚重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蜚声世界的英雄城。如今,八一起义纪念馆是南昌的品牌形象,是一种象征,是一张名片,是一部教科书,是这座城市的一颗庄严而灿烂的明珠瑰宝。据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支部书记刘茶根介绍,今后,纪念馆将成为“三基地一区一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和活动基地、4A级红色旅游景区以及八一起义研究中心。

    即使在半年多的闭馆期间,公众也没有忘记对纪念馆的热情。在共青团中央和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单位开办的“纪念八一南昌起义80周年”网站上,每天都有大量的网友到网上八一起义纪念馆献花、留言。

    “看着一位位的留言,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感谢英雄们的同时,也要谢谢记住革命先烈的人们。”一位署名“潘小芳”的网友说。而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珍藏的100多本观众留言册,同样真实地记录下近半个世纪来1200多万游客对纪念馆、对人民军队和那段可歌可泣革命历史的一份份沉甸甸的情感。

    历史的车轮,挟带着风云,滚滚向前。走出纪念馆,回首望去,苍松翠柏辉映下的那幢五层灰色小楼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倘佯在繁华的中山路上,在车来人往的喧闹声中,我们已经很难找到80年前枪声划破夜空的紧张气氛。但是,470万英雄城儿女,正在“八一”精神的激励下辛勤建设着自己的幸福家园。  (记者 邓建胜)

 
 
 相关链接
·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累计接待观众近1500万人次
·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经一年多改扩建后重新开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