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力争实现奥运场区交通“零排放”等七大目标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吴晶晶)记者7日从科技部获悉,为了实现北京奥运会独具特色的“科技奥运”目标,在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信息服务、智能交通等领域将力争实现奥运场区交通“零排放”等七项主要目标。
这七项目标是:奥运场区交通实现“零排放”;奥运场馆绿色能源(采暖、制冷)供应达到26%;奥运场馆(工程)多年平均雨水综合利用率超过80%;奥运场馆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到100%;奥运工程采用半导体照明节约景观照明能源达70%;奥运会工程用地的绿化率达78%;实现北京市区主干道群体交通诱导80%以上。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科技部、北京市和北京奥组委等投入总经费18.62亿元,组织实施了“北京智能交通(ITS)规划及实施研究”“电动汽车运行示范、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等10个重大项目。
科技部在攻关(支撑)计划中设立了“科技奥运专项”,重点在奥运赛事和大型活动技术保障与服务、奥运工程建设、“夺金”体育科技、奥运城市建设等五大方面支持了85个重点课题,总投入10.4亿元。
我国还与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和国际奥委会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科技奥运合作关系,建立了“中-欧数字奥运工作组”等协调机制,共同确立了有关合作框架和近100个重点合作项目;与美国能源部围绕天然气利用、分布式电源发展、绿色奥运资源规划等能源议题方面开展了合作;与澳大利亚开展了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和气象科研等12个领域的项目合作等。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秦勇表示,我国集成全国科技资源,全面投入科技奥运建设。据初步统计,我国共安排支持奥运科技项目(课题)超过1180项(个),总投入31.7亿元,其中财政投入9.27亿元。
奥运场区垃圾资源化率将达90%以上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吴晶晶)记者7日从科技部获悉,我国通过实施“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采用垃圾、污水控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将使北京实现城市垃圾全部安全处理,垃圾资源化率达到30%,其中奥运场区垃圾资源化率达90%以上。
北京还将实现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5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污水回用率达到50%的目标。此外将通过采取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等多项措施,使北京大气质量达到国际卫生组织和发达国家大中城市的标准。
“科技在奥运森林公园建设、市区园林绿化、环境治理、防沙治沙这些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的建设举措中发挥了核心支撑作用。”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秦勇说。
据介绍,在苗木栽培、病虫害防治等科技成果的支持下,奥运会工程用地的绿化面积达909.93公顷,绿化率达78.5%。北京市林木覆盖率现已达50.5%,每年的生态价值相当于3000多亿元;同时成功培育出能够在8月份盛开的花木700多种,能够全面满足奥运会用花的要求。
此外,科技奥运重大项目“北京防沙治沙关键技术与示范”在防治土地沙化灾害、建设城郊绿地系统和绿色通道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攻克了一批防沙治沙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适合北方地区不同地域特点和条件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建成了一批防沙治沙科技示范基地,实现了防沙治沙的集约化、科学化,保障了北京生态环境的改善。
电动汽车将组建奥运“绿色车队”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吴晶晶、丁冰)奥运会期间,40辆纯电动客车将作为“穿梭巴士”,在奥林匹克中心区为运动员、教练员和媒体记者提供交通服务。奥运场区交通实现“零排放”目标有了科技支撑。
记者7日从科技部获悉,由科技部、中科院、教育部、国防科工委与北京市等共同组织实施的科技奥运重大项目之一——“电动汽车运行示范、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已经开发研制出多种清洁汽车,开发了燃料电池轿车动力平台,正在向产业化迈进。
日前,科技部正联合有关部门积极考虑采用100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各奥运场馆之间组成“绿色车队”;采用数百辆纯电动场地多功能车用于奥运村、各奥运场馆的物流、后勤和短距离人员运输;采用燃料电池轿车作为奥运火炬接力、马拉松赛等赛事引导车以及贵宾专用车,同时可在奥运区域内大量使用电动自行车。
与此同时,北京市也加快了城市公交车辆使用清洁能源的步伐。目前,纯电动公交车已在公交121路试运行了两年多时间;80%以上的车辆更新将采用达到欧Ⅳ排放标准的新型公交车;1300台使用达到国标“EEV”级别的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的公交车已投入运行等,力争2008年全市80%的公共汽车、70%的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
“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将节约景观照明能源70%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吴晶晶、丁冰)被称为“水立方”的国家游泳中心和奥林匹克中心区等标志性建筑、区域通过实施IPv6数字化网络照明控制系统、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将节约景观照明能源达70%,照明灯具使用寿命延长数十倍。
记者7日从科技部获悉,科技奥运重大项目“洁净能源示范工程”项目取得了一大批应用型成果,为奥运工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据介绍,北京奥运场馆通过大量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和地源热泵等提供绿色能源供应共计约6450万度/年,在奥运工程总建筑面积199.7万平方米中,有50多万平方米将使用绿色能源,比例达到26.9%,实现奥运工程绿色能源供应超过20%的目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万吨/年。
在7个奥运场馆建成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480多千瓦,发电量58万度/年,相当于节约标煤384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13吨/年,同时利用太阳能可为90%的奥运场馆草坪灯、路灯提供照明,为奥运村提供全部生活热水供应。
北京市首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北京官厅风电场,2007年年底将完成装机容量5万千瓦,将向北京市提供1亿度绿电。到2008年,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还将建成56个风力发电厂,形成年发电量达到32亿度的风电供应能力。
此外,奥运工程采用住宅建筑节能65%和公共建筑节能50%的最新设计标准,包括公共建筑188.8万平方米、住宅建筑112.3万平方米,可节约共计7.5万吨标煤/年;奥运村采用再生水源热泵系统提供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可节约相当于标煤约3600吨/年。
奥运期间公众将获得个性化多语言信息服务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吴晶晶)记者7日从科技部获悉,北京奥运会期间,公众将获得个性化多语言信息服务,有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自己需要的奥运信息。
由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和北京市科委组织,北京首信公司承担的科技奥运“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网络系统”重大项目,将为290多万名观众、30多万名注册人员以及奥运会期间来京的国内外游客提供奥运赛事和城市相关的个性化的多语言综合信息服务。
据介绍,这一项目将开展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网络系统接口规范和标准研究,多语种机器翻译、多语种语音识别、多语种语音合成、多语言内容管理和信息检索、智能人机对话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多语言资源库建设和技术评测标准,以及多语言智能信息处理平台和应用示范,力争突破多语言翻译核心技术,研究完成一个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网络。
此外,我国还开发了一批奥运信息技术,将为提高北京城市信息服务水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如无线移动IPv6接入示范网络等信息技术应用研发,将极大满足众多运动员、奥运官员、记者和广大市民获取有关奥运比赛及城市服务信息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另外科技奥运重大项目“高性能对地观测微小卫星技术与应用研究”,为建立面向奥运的空间信息服务体系,对2008年奥运会进行全程的动态监测和分析提供了保障。
奥运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到100%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吴晶晶、丁冰)奥运工程将成为节水示范工程。通过采用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污水处理方式,奥运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将达到100%。
记者7日从科技部获悉,我国经济适用节水技术的应用推广取得明显成效,为奥运工程水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奥运工程积极采用雨洪利用、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等技术,将实现多年平均雨水综合利用率超过80%,可回收利用雨洪水105万吨/年;所有场馆都采用了中水回用系统,其中奥林匹克公园和国家游泳中心利用中水共计479万吨/年;五棵松体育馆通过中水、雨水和自来水“三水合一”,充分挖掘可再生水资源,有效减少外排流量,平水年综合利用雨水量约5.3万立方米,直接收集利用雨水约1.7万立方米/年,节约自来水约17万立方米/年。
北京奥运会时将实现五环内3G网络全覆盖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吴晶晶)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秦勇7日透露,第三代移动通信(3G)这一信息通信产业领域的热点也是奥运科技的焦点,2008北京奥运会时,将力争实现北京五环内3G网络全覆盖。
据介绍,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实施的“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重大专项,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标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关键技术开发、标准制定、手机与网络设备生产制造、商业运营等技术与产业链。
在此基础上,围绕2008北京奥运会,国内相关制造商和科技机构,重点推进3G网络的建设,该网络采用了立体化的网络,融合了大型宏基站、小区分布式微基站、室内分布系统、应急车等多种方式进行网络覆盖。
在网络准备的同时,基于手机开发的奥运增值应用也在加快准备。在世界上首次研发成功了手机官方网站,并增设了奥运快讯、3G手机视频业务、智能交通系统等新业务,可以为公众提供贴身的场馆交通导航和周边信息查询,并可提供在线奥运赛事信息。
据了解,奥运期间3G网络还有两项重要的应用,一项是用于现场调度和安全防卫的视频监控系统;另一项是基于视频的辅助裁判。
奥运期间奥林匹克交通优先路线平均时速不低于60公里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吴晶晶、霍殿林)记者7日从科技部获悉,北京奥运会期间,将力争实现奥林匹克交通优先路线平均时速不低于60公里及5000辆奥运车辆监控服务,为奥运参与者和社会公众提供高效、安全、人文的交通服务。
开展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是实施“科技奥运”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据介绍,北京奥运会期间,将通过奥运交通指挥中心、交通数据中心等4个中心为核心的北京市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实现市区主干道群体交通诱导80%以上。
科技部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中,全力支持北京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和建设。2008年北京将建成国际一流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动态路线诱导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智能化控制,随时随地提示路上的交通状况,以减少出行时堵车带来的困扰,增加道路的使用效率。
拨打010-12308可接通奥运呼叫中心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冯晓芳)依托现有的114平台,集合了目前最先进的软硬件、可支持2000坐席容量、1050路电话同时接入的奥运呼叫中心目前已经能提供奥运志愿者热线服务。拨打010-12308可接通奥运呼叫中心。
奥运呼叫中心由中国网通建设和运营,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用户可以通过中英文咨询奥运志愿者信息。记者7日了解到,奥运呼叫中心已经为提供奥运赛事、酒店宾馆、医疗、旅游、交通等多种信息做好了准备。
此外,中国网通还与北京奥组委开通了952008票务服务热线、800-810-0010 特许商品咨询热线以及952008火炬接力服务热线。
奥运呼叫中心是奥运通信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奥运会内外沟通的主要渠道。在今年“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参与这个呼叫中心的服务容量为数十个坐席,北京奥运会期间将达到数百个坐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