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刘诗平、周锦宇)中国银监会11日宣布,全国最后一家挂牌开业的省级联社——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8月10日在海口诞生,这标志着农村信用社新的管理体制框架已经全面建立,从2003年开始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第一阶段工作任务基本完成。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4年多来,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产权制度实现重大突破,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形成;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机制正在形成;历史包袱初步化解,风险状况有所缓解;各项业务稳步发展,服务“三农”力度不断增强。
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成果,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起点,需要各地根据省情不断摸索和完善。银监会正在对前一阶段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深入总结,研究改革完善现有管理体制的意见办法,积极稳步推进省联社股份制改革,以此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不断深化,争取用5年到10年时间把农村信用社分期分批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
截至2007年6月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0841亿元,比改革前的2002年末增长121%;各项存款余额43394亿元,比改革前增长118%。所有者权益2310亿元,比改革前增加2572亿元。
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四级分类口径的不良贷款2972亿元,不良率9.6%,分别比改革前降低了2175亿元和27.33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口径的资本充足率12.24%,比改革前提高了20.69个百分点;历年亏损挂账586亿元,比改革前减少了722亿元,降幅55.6%;农业贷款余额13982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8403亿元,增长151%,增幅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农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由2002年末的40%提高到目前的45%,支农主力军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


8月10日,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海口正式挂牌。据悉,这是全国最后一家挂牌开业的省级联社,海南农民从此有了自己的“银行”。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由全省19家市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自愿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刘明康说,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务必在解决服务不足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和突破。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健全机构,完善机制,增强功能,实现农村金融又好又快发展。
所谓健全机构,就是要建立健全符合“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综合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
《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公布
由银监会编制完成的《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日前向社会公布。图集汇集了全国31个省、2千多个县、3万多个乡镇的基本经济和金融数据,重点反映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营业网点的覆盖和分布情况。使用者可直观辨别出农村银行网点的密集程度。
图集通过以不同颜色进行区分,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全国以及各省、县、乡等四级行政区域的金融服务状况。
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解读
我国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有多少?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相差几何?农村金融现状究竟怎样?中国银监会28日向社会公布的《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汇集了全国2千多个县(市)、3万多个乡镇的基本经济和金融数据,对以上诸问题给出了初步答案。
银监会12日召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工作座谈会
2007年6月12日,银监会召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工作座谈会。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扎实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将主要精力转到监管上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办成为“三农”服务、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区性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