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8月13日电(记者仇逸)一个容量标记5克的盐勺,一把印有“每天刷牙两次,保护牙齿健康”宣传口号的牙刷……上海的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正身处一个潜移默化的巨大工程:健康教育和促进。
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透露,面向全市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运动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组建了市专家技术指导组,完成了核心知识读本的编印下发。
最近完成的基础调查工作中,调查对象为7645人,其中上海本地农民有2509人、农民工2470人、农村学生2666人。高血压病人的自我防护、适量饮酒、禽流感主要症状等成为知晓率最低的项目;比较突出的健康行为问题包括: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比较常见,难以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每天刷牙两次”,学生喜欢购买路边小摊点的食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组织倡议下,各个区县正纷纷因地制宜展开多样化的工作。处于上海北郊的嘉定区,针对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口味偏咸、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的状况,大力开展“高血压病人少盐饮食”的宣传教育,迄今已向3.9万户农民发放了5克盐勺。
“我们村35岁以上的村民都可以到卫生室免费测血压,还成立了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每2周上一次课,如今有25名会员,挤不进去的人还有意见。”嘉定区江桥镇华庄村村委会副主任朱瞻春告诉记者,“今年村里为45岁以上的村民安排了免费体检,包括查血脂、血压、胸片、内外科等,还安排了镇卫生院的医生进行回访。”
63岁的陈海妹老人说:“过去大家觉得‘菜咸好下饭’,现在都知道菜里不能放太多的盐,自己买血压计的老人也不在少数。”
为纠正比较突出的刷牙问题,嘉定区还向2.8万名民工子弟学生发放了印有“每天刷牙两次,保护牙齿健康”宣传口号的牙刷,由孩子带动家长共同养成健康行为。“我们利用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宣传读本,在早操、晨会、生活卫生课上进行健康教育,还在课程表背后印上了科学饮食知识要点,给每一个学生发了‘告家长书’。”位于马陆镇大禹村的工业区明珠小学龚副校长说,如今,不少‘小邋遢’开始自己洗红领巾、洗书包,“小胖子”也开始积极上体育课了。
“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不该是保健的‘死角’,他们更需要、更欢迎健康教育。”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李忠阳表示,“让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掌握管理自身健康的‘金钥匙’,将会产生巨大、长期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