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经过20年发展 市长公开电话正在实现职能升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长春8月16日电(记者褚晓亮、刘毅非)记者从日前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市长公开电话年会上了解到,经过20年的发展,在全国很多城市,“12345”这部市长公开电话已不再只是单纯的政府与群众联系的热线,而正在变成具有预警、咨询、突发事件协调、非紧急救助等综合性的城市管理工具。

    北京市政府便民电话中心副主任孙北川介绍,今年5月份,北京市在“12345”的基础上,组建了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统一受理并协调办理市民和外地人员除紧急报警之外向政府提出的各类诉求和救助事项,收集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批评建议,进行社情舆情的汇集和分析等。

    近年来,银川市以市长公开电话为载体,将原来的投资环境投诉中心、效能建设投诉中心、依法行政投诉中心等统一整合为“银川市优化发展环境投诉中心”,使市长公开电话功能延伸到为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平台。

    此次与会的很多城市的市长公开电话负责人都有这样的共识:随着城市管理日趋综合性、立体化和开放性,市长公开电话这一资源也应该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一些城市将市长公开电话纳入城市减灾应急系统,将政府各个部门的便民电话和城市应急电话进行整合管理,还有的城市使市长公开电话同时成为城市管理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并主动利用这一途径征集社情民意,为政府部门和专家在进行社情和舆情分析、理论研究等提供方便。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付诚表示,市长公开电话已经从最初的因公共领域服务不成熟的临时产物演变成城市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并开辟了一条城市社会公共领域服务的重要渠道。

便民热线过多并不“便民” 政府便民电话呼唤“一话通”

    新华社长春8月16日电(记者褚晓亮、刘毅非)近年来,政府各部门从提高服务水平出发,纷纷设立便民的热线电话。这本是一件好事,但过多的便民热线反而让群众记忆不便、无所适从,一些便民热线起不到便民的作用。日前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市长公开电话年会上,与会代表们提出政府便民电话也应该整合资源,实现“一话通”,真正起到便民的作用。

    黑龙江省大庆市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负责人表示,经调查,大庆市已公布的热线电话有73个,如劳动、卫生、教育、工商等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举报和咨询电话,多是五位数,还有许多七位数字的政府职能部门公开电话。这些号码规律性不强,老百姓很难记清,往往咨询或投诉一个问题,要拨打多个电话进行查询。

    记者在本届全国市长公开电话年会上了解到,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各种政府部门和行业的便民电话已达上百个。

    为有效整合资源,大庆市分3批次将73条热线电话合并到市长公开电话旗下。只要拨打“12345”,就可以连接到部门的便民电话。浙江省嘉兴市也将全市政府系统服务热线整合到市长公开电话受理平台统一受理,并在服务热线上,具体分成政务类、治安和应急类、事务类服务热线三大平台,三大平台可以互通。其他很多城市也纷纷探索如何将众多的便民热线电话进行整合。

    大连市政府行政投诉中心受理处的孙爱林表示,从长远看,以政府公开电话为龙头,整合部门便民电话资源将是政府便民电话的发展趋势。

市长公开电话称谓混杂需规范

    新华社长春8月16日电(记者褚晓亮、刘毅非)在第十四届全国市长公开电话年会上,翻开60多个城市的登记簿,却发现对市长公开电话的称谓不一。据一些与会人员透露,目前,在市长公开电话的设置上,尚没有统一的规范,很多城市都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或者按照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要求来设置,使得一些市长公开电话机构的身份处于尴尬的状态。

    翻开与会人员的登记簿,记者发现,对市长公开电话的叫法可谓五花八门:为民服务网络专线电话办公室、市长信访电话办公室、市长专线、市民投诉中心、行政投诉中心、政府值班室……粗略统计,各种不同的名目就有20多个。

    一些与会人员反映,称谓的不同有其地方特色,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机构设置没有统一规范,各个城市都是自设自管,有的把机构设在信访局下,有的设在政府办公室内;有的是按公务员建制,有的则是按公务员和事业混岗或纯事业编制。政府主要领导重视的,机构运行得就好一些;主要领导不重视的,机构就成了一个摆设。

    在本届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市长公开电话机构将讨论设立统一的标识,这被认为是市长公开电话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举措。一些与会代表认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市长公开电话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在有效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些规范性的机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