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山东新泰8月19日电 发生特大溃水淹井事故的山东华源煤矿抢险救援工作19日取得重大进展。随着主要溃水源头新泰柴汶河溃口被成功封堵,目前事故救援重点正由堵水转入排水救人,但仍面临积水量大、防范次生事故发生等困难。
19日3时38分,经过2000余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矿工等人员30多个小时的持续奋战,溃口处终于被封堵合龙。据统计,为成功封堵溃口,当地共动用了800多辆物资运输车辆,投入土石方2万多立方米,向溃口处填入了27辆装满沙石的载重汽车。
为保证事故抢险救灾,山东省已紧急拨付1000万元资金,同时各方积极加大救援的人力、物力投入。截至19日16时,山东参与溃水事故救援的人员达到6700人,包括1500多名解放军、武警官兵,2000多名矿工以及3200多名地方人力。此外,新泰周边县市还有2000名人员正在待命,随时可以前来参加抢险救灾。
目前,被困井下的172人中,125人为矿上工人,其余47人为从周边招聘来的农民工。对于被困人员的逐人登记核实以及对家属的安抚工作,目前正在积极开展中。
巨大的积水水量成为目前事故救援面临的最大困难。据测算,溃水的华源煤矿井积水量达到12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近几天溃口的柴汶河来水量的一半。
记者19日下午在华源煤矿斜井等现场看到,从山东省内肥城、淄博、枣庄等地矿业集团调集的7台大马力水泵,已有两台开始排水,每台水泵的抽水速度约为200立方米/小时。
为加快抽水进度,国家安监总局已从中煤集团紧急抽调了两台排水量为1000立方米/小时的大水泵,正在运往新泰途中。同时,此前从河北、河南等地紧急抽调的4台大型水泵目前均已运抵事故煤矿;从胜利油田抽调的钻井机械也已运抵矿区,目前正在准备钻井。
正在现场指挥事故救援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19日再次来到溃口封堵水坝等地进行调研,认真听取了事故抢险指挥部的最新情况汇报。李毅中指出,虽然溃口的柴汶河堤目前已被成功封堵,但还有轻微渗水。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确保水坝的安全,对水坝进行加固,并保障坝上及井口周边抽水设备安装人员的安全,同时做好瓦斯监测和卫生防疫等工作。
山东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张德宽介绍,为防范溃口水坝发生渗透、管涌等险情,抢险人员正在对水坝进行加固、加宽,目前缺口堆积土石长度近80米。同时,抢险人员正在加快排查其他可能存在的进水口。
为防范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山东省已下发紧急通知,对全省范围内的所有沿河、沿湖以及处于水库下游、地势低洼地带的煤矿、非煤矿山进行安全大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坚决实施停井撤人,以应对汛期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目前,事故抢险专家正在进一步分析确定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并对溃水矿井实施通风。现在,救援人员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调集大马力水泵、钻井设备,对矿井实施排水,以便为下一步的人员搜救积极创造条件。山东省主要负责人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会千方百计不惜代价地营救被困矿工。
17日,位于山东省新泰市的华源矿业公司煤矿所在地区遭遇70年不遇的暴雨灾害,突然发生的洪灾导致上游的柴汶河溃口50多米,溃水经废弃沙井灌入华源煤矿井导致淹井事故。当时,井下共有作业人员756人,其中584人安全升井,172人被困井下,目前生死不明。
国家采取措施多方抽调大马力水泵驰援事故煤矿
新华社山东新泰8月19日电(记者邓卫华、王志)针对被淹的山东华源矿业公司矿井下积水量达1200多万立方米的复杂情况,国家安监总局、山东省采取紧急措施多方抽调大马力水泵,事故救援重点也由堵水转向排水救人。
记者从国家安监总局获悉,国家安监总局已从中煤集团紧急抽调两台排水量为1000立方米/小时的大水泵,目前正在运往山东新泰途中。国家安监总局从河北、河南等地紧急抽调的4台大型水泵目前已经运抵事故煤矿;从胜利油田抽调的钻井机械已运抵矿区,目前正在准备钻井。
在19日17时举行的山东“8·17”溃水事故最新情况通报会上,山东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张德宽介绍,从山东省内肥城、淄博、枣庄矿业集团调集的7台大马力水泵,已经有两台开始排水。
记者19日下午在华源矿业公司3号钢缆机道(斜井)现场看到,一台水泵已经开始抽取矿井积水,排水管从斜井口伸出,排水口就设在离斜井口不远的路边,管口快速流出大量泛黄的积水。目前,这台水泵的排水量为200立方米/小时,另一台水泵正在此斜井口安装。
据测算,如果这些水泵和钻井机械全部部署到位,全部排水量将达到6000立方米/小时,大大加快抽水速度,有助于被困矿工的搜救。
17日,位于山东省新泰市的华源矿业公司煤矿井因洪水灾害发生溃水淹井事故,当时井下作业人员756人,其中584人安全升井,172人被困井下,目前搜救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山东"8·17"溃水事故溃口封堵工程基本实现合龙
新华社山东新泰8月19日电(记者 丁锡国、邓卫华、王志)19日凌晨3时38分,在连夜抗洪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矿工们的一片欢呼声中,直接导致山东“8·17”溃水事故的汶河支流溃口处封堵工程基本实现合龙,从而为下一步开展井下积水抽排和人员救援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8月19日,参加抢险的矿工和部队官兵在用沙袋等封堵溃口、加固新堤坝。 当日凌晨3时38分,在抢险矿工和解放军、武警官兵的昼夜封堵下,直接导致山东“8·17”溃水事故的汶河支流柴汶河溃口处封堵工程基本实现合龙,为下一步开展井下积水抽排和人员救援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记者在合龙现场了解到,经过连续数十个小时的奋战,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矿工们用汽车、砂石和树干等填起的堤防,已经锁住了溃口处原本湍急的流水。尽管刚刚筑起的堤防还部分存在着漏水和管涌情况,但洪水基本被控制住。目前,官兵们正进一步加高加固堤防。此前,出口矿井的抽水设施已投入正常使用。
17日至18日清晨新汶地区持续降下大雨,引发汶河水位暴涨,冲毁汶河支流柴汶河约50米堤坝。17日14时30分,洪水通过煤矿用于井下水砂充填的废弃砂井,并以5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溃入华源矿业公司矿井造成事故。当时,井下有756人作业。险情发生后,华源矿业公司紧急撤人,584人安全升井,172人被困井下。
8月19日,在柴汶河溃口处,一条长50余米的新堤坝已经完成合龙。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特写:溃口封堵之战
新华社山东新泰8月19日电(记者 丁锡国、李柯勇)8月18日夜、19日凌晨,汶河支流柴汶河畔,人声鼎沸,机器轰鸣。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斗,正在这里进行。
两天前,地处鲁中的新泰市出现持续强降雨过程,柴汶河水位暴涨。原本温顺的小河突然露出狰狞的面孔,汹涌的洪水将岸边的土地撕开宽约60米的口子,向一处低洼地倾泻而下,而山东华源矿业公司一处矿井就在这片洼地。每秒流量900立方米的洪水灌入井下,172名矿工兄弟被困,生死未卜。
不堵住下泄的河水,无法对井下矿工实施救援。溃水事故抢险指挥部果断决策:与洪水赛跑,全力封堵溃口,为救援被困人员创造条件!
17日晚5时,事故发生两个半小时后,封堵溃口的战斗,就在电闪雷鸣中打响了。
运送抢险物资的车辆,排起了几公里的长龙;济南军区、武警山东省总队的官兵冲锋在战斗的最前线;矿工、附近村庄的干部群众也积极参与抢险……到18日下午,溃口已缩小到10多米。
10米、8米、5米……
溃口在一点一点收紧,水流越来越急,困难也越来越大。
18日深夜至19日凌晨,决战展开。
溃口东岸,主要是大型机械抛投石料,用报废的卡车填堵决口;西岸,部队官兵用土袋保护堤岸,封堵洪水。
19日凌晨1时37分,一辆大卡车被推入水中,瞬间没了踪影。10分钟后,又一辆报废的大卡车被填入溃口。随后,又有一辆满载煤矸石的黄色大卡车被推进水中。此时,堤内外的水位高差多达1米,翻滚的急流,拖着长长的白线。
2时5分,最后一辆大卡车和部队的一艘船沉入水中。水流量随即减少至50立方米每秒左右,肆虐的洪水逐渐被驯服了。这时,人们发现,水位开始明显下降,一辆原本被淹没的大卡车又逐渐暴露在人们面前。随后,一块一块的滩地也渐渐显露出来。
3时许,溃口两岸抛掷的物料已成“握手”之势,人们投放石块、铁丝笼时,已经听不到因水流冲击与金属撞击时发出的沉闷的声响了。山东省水利厅厅长宋继峰对山东省代省长姜大明说:“封堵基本成功了。”一直坐在岸边一支接一支抽烟的姜大明紧盯着作业现场,脸上露出些许轻松。
3时38分,柴汶河溃口封堵基本成功,为随后展开的排水救援行动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安全监管总局紧急通知:立即落实防洪防淹井措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18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认真吸取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华源有限公司“8·17”洪水淹井事故教训,立即落实防洪防淹井措施。
山东华源溃水矿区正在组织力量三管齐下协作除险
记者从华源“8·17”溃水事故抢险现场采访中获悉,按照抢险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当地正组织力量三管齐下紧张除险。一是组织部队、矿工及当地群众在汶河决口处全力抢修复堤,减少溃水流量,尽可能减轻溃水对井下救援的压力。二是紧急调送大功率排水设备抢排矿井中的溃水,搜寻被困井下工人。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现场要求,尽全力搜寻井下工人。三是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矿井及周围地区次生灾害的发生与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