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部门坚持提供“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公众气象服务
——专访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记者 孙侠)台风“圣帕”一路袭来,中央、地方的气象部门不间断地免费为有关地区群众发送台风预警信息,为广大群众防灾减灾构筑了一条信息绿色通道。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18日深夜在台风登陆福建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气象部门坚持及时快捷地提供“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公众气象服务。
据统计,截至18日晚21时,福建为公众免费发送台风预警信息1383.8万条,浙江免费发送信息1850万条,广东截至18日下午3时免费发送信息2221.8万条。
郑国光强调,气象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要求和突出气象服务的“公益性”,加强与广电、电信、城建等部门合作,利用电视台和电台及时插播、手机短信、城区显著位置的电子广告牌等设施及时免费发布预警信号信息,都是希望灾害性天气警报和重要气象信息能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广大群众。
郑国光表示,中国气象局依据《气象法》《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及时制定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其中对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级别、发布主体、传播设施的建设等作出了规定,对气象预警信息实行免费向公众发布也作出了规定。
据悉,到目前为止,每天在5家重要电视广播媒体共播出69档天气预报节目,全天播出131次;地方各级气象部门均通过当地电台、电视台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中国气象频道24小时实时播出最新预报预警信息。气象部门还与信息产业部门合作,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气象短信发布平台。至2007年6月底,全国气象部门每天为62万名各级应急和决策指挥人员优先免费发送手机短信,向全国8363万个手机用户免费发送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另外,中国气象局目前在浙江舟山、福建东山、山东石岛等地区建立了海洋气象预警电台,为广大渔民及时提供海上天气预警服务信息。全国建立了1470多个气象专业网站,31个省(区、市)气象局建立了15000多个乡村信息服务站。目前全国每天接受气象服务的公众超过10亿人次。就在今年8月12日,广东湛江市降大暴雨,当地传言大暴雨将引发大地震,引起群众恐慌。广东省气象局和地震局联合利用气象手机短信应急服务平台,免费向湛江市广大手机用户发送了280万条近日无地震发生及暴雨预报的短信,有效稳定了民心。
众所周知,现有预警信息发布中存在一些瓶颈,如移动通信设备是按用户逐个发送信息,每小时只能发送50万条,突发气象灾害来临时,时效不够;公共场所缺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海洋、偏远山区、农村、牧区接收预警信息难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气象局目前在深圳市进行手机小区广播试点,已实现数分钟内将预报预警信息发送到所有用户。利用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网、移动通信和移动媒体,使广大电视观众可全程连续、密集、快捷得到可视化和多媒体化的预报预警信息服务。气象部门正联合有关部门试验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接收预报预警信息,不受地面通信条件限制,扩大预报预警信息覆盖面。在河北、浙江等省开展农村专用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试验,该系统可在3分钟内对5万个行政村发布天气预警,实现预警信息“进村入户到田头”。气象部门还积极启动面向全国的科普活动,目前已向42万多所中小学提供了防御气象灾害的资料。
郑国光表示,气象部门将“主动、及时、准确、科学、高效”地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继续与各有关单位合作,发挥基层组织和媒体作用,增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直达能力,扩大信息覆盖面,达到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目标,广泛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群众,将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

气象局连夜召开紧急会商 三部雷达赶赴防台一线
8月17日21时,中国气象局连夜组织超强台风“圣帕”紧急大会商。正在江苏检查工作的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通过视频会商系统在省气象台参加了会商,并对防御台风的预测预警和气象服务工作提出三方面要求。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党组成员、人事教育司司长沈晓农在中央气象台参加了会商。
郑国光慰问防台一线预报服务人员

8月18日23时,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副局长许小峰再次来到中央气象台会商室,关注“圣帕”的最新动向,慰问一线工作人员。
会商室里,郑国光、许小峰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台风专家陈联寿及预报员们一起,对台风的登陆地点及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同时现场连线上海区域气象中心追风计划联合报道组,了解防台抗台一线的最新情况,向一线工作人员表示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