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记者张淼淼)19日,周日,北京进入机动车限行的第3天,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一片繁忙。

8月19日,一名交通协管员冒着酷暑在北京街头协助管理交通。 8月17日至20日“好运北京”赛事环境测试期间,北京市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 新华社记者 高学余 摄
“17日、18日、19日,北京连续3天的空气质量为良,而这3天的气象条件都属于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状况。”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副站长、高级工程师赵越说,在机动车限行经历过48小时后,北京空气质量的变化已经能够体现机动车减排的效果,监测数据显示,与机动车排放污染有关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排放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污染物积累的速度较之通常同等气象条件下明显减慢。“这说明大量停驶机动车对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是有效的。”

8月19日,一名交警冒着酷暑在北京街头执勤。 8月17日至20日“好运北京”赛事环境测试期间,北京市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 新华社记者 高学余 摄
环保监测中心内处理数据的中控室是不能进入的,所有来参观的人们都只能通过一个巨大的玻璃幕墙来了解监测人员的工作情况。记者透过玻璃幕墙看到,中控室迎面的墙上挂着两个大屏幕,一个显示北京地区的卫星云图,另一个大屏幕不断变换北京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分布图。
与平日里只显示原有的27个监测站不同,现在,大屏幕上还不断切换出奥运场馆周边的监测点分布情况,以及专门为好运北京2007年国际公路自行车邀请赛设计的比赛线路沿途天坛、奥体中心、昌平、居庸关、八达岭5个监测点的空气质量实时状况。
中控室内还有几十台电脑,分别担负各个监测站点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十几位工作人员穿着镶有蓝边的白大褂在电脑前忙碌着,并不时起身到别的电脑前查询数据。
中控室最核心的仪器就是“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它是由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质量保障系统组成。它对空气质量进行不间断的监测,每5分钟监测一个数据。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说,这套系统于1984年投入运行,在当时是全国第一个。20多年间,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监测子站由当初的8个覆盖城八区、发展到今天的27个覆盖全市,目前根据赛事要求又在奥运场馆周边增设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朝阳公园沙滩排球场等18个监测子站和7个流动监测子站,全面监测赛区的空气质量。
“每天的空气质量日报,是由计算机对昨日12时至今日12时的监测数据进行运算后产生的。”杜少中说,各个监测子站自动采集空气样本后,由仪器进行分类检测,随后再把得到的数据传输回中控室,由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这样就可以得出北京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监测子站,这个“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重要成员,从外表看,除了顶上升出4个形状各异的探测器外,就是一间非常普通的白色小屋子。
工作人员打开门后,记者发现,屋子内部的上下空间均由各种仪器占满,只能勉强再能站进去一个人,而和门外难挡的热浪不同,屋内非常凉爽舒适。工作人员说,子站自动监测,一般是无人看守的,为了仪器的正常工作,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人体感觉舒适的25摄氏度左右。
据介绍,子站将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各主要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其监测数据可测算出周边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空气质量状况。
据悉,在北京进行空气质量测试的8月份里,除监测子站外,北京还使用了卫星遥感、航测、激光雷达等技术手段,观测比赛期间北京及周边上空的污染物浓度。
目前航测已经开始,携带着各种仪器的飞机将在北京四到五环之间进行航测,并主要采集高空900米、1200米、2400米这三个层次的空气污染情况。
新闻分析:
单双号限行全面“测试”汽车社会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记者南辰)北京市17日至20日实行单双号行驶临时交通管制措施。与十多年前的单双号限行主要是为了降低交通流量截然不同,这4天的单双号限行是为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积累经验。但是限行3天以来,记者通过观察发现,这次限行不仅可以为空气“测试”提供数据支撑,在客观效果上也起到了全面“测试”整个汽车社会的作用。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早已从保有量上迈过了汽车社会的门槛。而汽车社会的一个显著特性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是涉及上百万辆机动车的限行措施。限行之后,汽车社会辐射到的环境、土地、能源等各个方面均会产生变化。捕捉这些变化,反思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有助于管理者和汽车社会的参与者合力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汽车社会。
举例来说,单双号限行这几天,公交部门增大运力,更多市民依靠准点、快捷的公交出行。如果有关部门能够测算一下,上百万人放弃私家车改乘公共交通可以节约多少能源,相信数字会相当可观。
实际上,与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相比,北京等大城市私家车使用率高、能源效率偏低的问题急需解决。在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买得起车并不意味着对汽车无节制的使用。在燃油税、停车费等经济杠杆的作用下,更多市民在大城市中主要依靠便捷的公共交通,这无疑将提高整个汽车社会的能源利用效率。
再比如,记者观察发现,这几天北京交通拥堵缓解后,一个可喜的变化就是司机的文明素质似乎也提升了,加塞等不文明驾驶行为减少了。可是到了21日早晨,单双号汽车又一起上路时,杀回来的路面拥堵会不会又使司机们的文明素质倒退呢?恐怕很有可能。这个有趣的现象,反映出的其实是我国大城市刚刚步入汽车社会,汽车文明尚不成熟,马路上的文明还没有被大多数人给予足够的重视。
针对北京交通、环境、文明氛围这几天发生的可喜变化,有网友提出单双号限行能不能成为“常态”?记者认为,网友想保留住路面通畅有序和蓝天的愿望可以理解,但是单双号限行毕竟是一种“非常举措”,太过粗犷,不宜作为城市交通管理的“常规手段”。实际上,1996年北京就曾经推出过单双号限行的举措缓解交通压力,后来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况且与十多年前汽车社会的构成相比,目前的汽车社会主体已然是私车。今年5月,北京私车总数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近80%,比2003年翻了一倍。在私人汽车已经成为汽车社会基石的前提下,引导私车科学使用、节约能源需要更加高明的疏导。
例如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高级工程师林建曾经向记者介绍,过去,我国很多城市对汽车发展的限制过于简单、粗犷,例如限制小排量汽车、限制给新车上牌照等。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多向汽车发达国家学习,对汽车的使用进行更高明的管理。例如:在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高峰时段,对单人驾驶的车辆进行一定限制,对乘坐三人以上、能源利用率高的汽车给予鼓励等。
当然,将“择机出台”的燃油税等政策对我国汽车社会的调节作用更是重要。如果这些政策杠杆能够及时到位,我国汽车社会的转型将会像这两天北京的路面一样更加顺畅。

北京机动车限行首日公交客运总量达1858万人次
据介绍,“限行”第一天,北京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上周同期增加10%,其中地面公交增加97万人次,地铁增加20万人次,出租车增加40万人次,郊区公交增加13万人次,公共交通平均时速由每小时14公里提高到每小时20公里。
期间,北京公交集团增加800台车辆,满载率达到70%。地铁运量比上周五增加4.9%,开行列车1661列,比上周五增开187列,其中加开临客37列。出租汽车载客率约为71%,比上周同期提高了6.5个百分点。公交一卡通卡日发卡1.5万张,发卡总量已超过1400万张,日刷卡1200万笔。
北京单双号出行首日:百万辆汽车停驶换来二级天
此前,北京环保监测中心16日做出预测显示,17日的污染物指数将在90到120之间,三级轻微污染的可能性较大。环保监测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每天的空气质量的统计时段是从前一日的12时至当日12时,削减机动车出行是从17日6时开始,所以影响17日空气质量只有6个小时的限行效果。
北京:限行期间努力把对市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8月17日至20日“好运北京”环境测试期间,北京市机动车将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为此,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宋建国16日表示,交管部门既要严控上路车辆,又要积极服务群众,努力将限行措施对市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北京市动员多种交通工具保障限行期间市民出行
记者从北京公交集团获悉,限行期间,公交集团将投入全部机动运力,所有人员全部停休。日运营车辆将增加700辆至800辆,车次将增加10%。目前,10万名公交职工无论是司售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已经全部到位。在测试期间,为了随时监控运力需求,还将有千名区域调度员与调度室保持热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