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8月20日电(记者 邓华宁)“从关注市场到关注民生,政策性保障住房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江苏省各级政府调控房地产发展的侧重点也因此发生了显著变化。”江苏省建设厅房改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商品性与保障性是房地产的两种属性,只有夯实政策性保障房的基础,房地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江苏各级政府近来将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初步建立起“最低收入家庭租住廉租住房,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拆迁家庭购买政策性商品房”以及“实物保障和货币保障并举”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将广大中低收入者纳入住房保障网。
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最为迫切,也是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首先要考虑的重中之重。江苏2006年出台文件,加强廉租房建设,今年初,省里对廉租房又提出3条基本要求,即“办法出台、资金落实、应保尽保”。目前,江苏13个省辖市和45个县(市)全面建立了廉租房制度,剩余的7个财政困难县也将在9月底前全面实施。全省累计已有2.9万多户最低收入家庭通过廉租房制度改善了住房条件,约占应保家庭的90%。
经济适用房是江苏政策性保障住房中建设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部分,已经成为住房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近年来,经济适用房的投资额与建设规模逐年扩大:2005年至2007年,江苏经济适用房投资额分别为63亿元、83亿元和100亿元,经济适用房占当年商品住房竣工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4%、9.5%和10%,仅2007年新开工面积就达71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省已有近30万户低收入家庭享受了经济适用房。
地处东部沿海的江苏省已经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年的拆迁规模保持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拆迁户中的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有刚性的住房需求。南京、南通、苏州、宿迁等地把解决城镇拆迁家庭的住房问题纳入住房保障制度,通过“限房价、限地价”的方式,建设低价位政策性商品房来解决。据统计,2006年,全省开发建设低价位政策性商品房460万平方米,竣工280多万平方米,解决了3万多户拆迁户住房难题。
江苏省依托较为充裕的财力,努力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享受这一保障。目前,全省住房公积金归集人数在500万人左右,到今年7月底,归集总额为1210亿元,累计向78万户职工发放了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900多亿元。近3年来,全省每年都有10万多户职工家庭通过住房公积金解决了住房问题。
下一个阶段,江苏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工作重点是落实政策性住房的建设资金来源和房源。江苏计划对苏北29个县(市)实行财政扶持政策,每个县每年用于住房保障的财政转移支付预计将达200万元。同时,江苏将在今年底之前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制订具体解决目标和计划,2008年底之前,江苏将把住房保障范围全部覆盖低收入家庭。
“东部地区的房价高,更要注重保障房的建设,建设与房管部门正在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政策性保障房的建设上,住房难的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南京市房管局局长陆春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