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8月22日电(记者 张建松)在我国即将开展的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我国天文学家将首次参加南极内陆考察队,对南极冰穹A(Dome A)地区进行天文台选址综合考察,同时将在冰穹A上建一个天文自动观测站,架设多个望远镜和一座约十层楼高的气象观测铁塔,开展天文学研究。
来自国家天文台的首席研究员周旭和中国南极天文中心办公室主任朱镇熹副研究员将承担此次南极天文科考任务。这两位天文学家正作为预选队员,在西藏接受国家海洋局极地办组织的南极内陆考察队高原选拔训练。
“到南极内陆冰穹A进行天文观测,是全世界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事,但这个理想仅靠天文学家是很难实现的,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我国已经对南极冰穹A地区进行了4次科学考察,今年将进行第5次考察,这为我国天文学家实现理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周旭在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
近十多年的科学研究表明,南极是地球表面极佳的毫米波、亚毫米波、射电、红外天文的观测站址。而南极冰穹A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拔4100米、冬季最低-83℃),极有可能是南极地区最好的天文观测站址,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测。
此次南极之行,我国天文科考所要完成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在世界上最先测得冰穹A地区的天文选址参数,为在冰穹A建大型天文台提供科学依据;第二项任务就是要在南极冰穹A建一个天文自动观测站,在南极地区首次进行光学天文的实验观测。
据朱镇熹介绍,这座天文自动观测站主要由4个145毫米口径反射式大视场望远镜、1个太赫兹望远镜、2个GATTINI望远镜、2台监测大气湍动情况的设备、1台声雷达等设备组成。此外还有4台可以自动切换的发电机和1台中心控制计算机。为连续准确地记录南极冰穹A地区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数据,为今后大型望远镜架设铁塔的高度提供依据,还将在冰穹A上竖立起一座30米高的自动气象记录仪,约有十层楼高。
“一旦这些计划顺利进行,今后我国就可以主导南极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国际合作项目,成为我国天文界拥有世界先进望远镜的一大契机。”周旭说,一旦确定南极冰穹A适合建天文台,我们已设想将来在那里建400个望远镜的庞大矩阵,以开展变星统计、寻找系外行星、宇宙暗物质、暗能量、星震等方面的研究。

我国将在2009至2010年期间建成第三个南极科考站
“2009至2010年期间第三个科考站一定会建成!”在5月28日—30日由中国国际极地研究中心举办的国际极地年南极冰穹A考察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南极天文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叶淑华院士透露了这一振奋人心的信息。
2009年,我国在冰穹A即将建成的站点名叫“度夏站“,这将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后第三个南极科考站,也是世界上首个建在南极冰盖最高区域上的科考站。据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副主任吴军透露,国务院已批准在冰穹A地区建立科考站的计划,“这是我国首个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的科考站,对我国的南极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吴军说。
我国今年将继续对南极内陆冰盖进行综合科学考察
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海介绍,我国第24次南极考察队计划于今年10月底从上海出发,除了各项常规的科学考察任务外,还将组建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对冰穹A地区进行航空地球物理观测,测量冰盖厚度和底部岩石形状,寻求最古老的冰芯;相应开展地面观测,进行天文学观测条件实验,为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进行前期的环境研究;沿我国中山站--冰穹A断面进行冰川学和气象观测;同时还将组建南大洋考察队,对南极埃默里冰架、南大洋普里兹湾--南印度洋断面进行专项调查;此外,还将在中山站进行国际协同观测等。
中国将在南极最高点建极地天文台 耗资或超10亿
来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消息,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27日开始在上海大修,预计今年10月起锚驶向南极完成建设中国第一座极地天文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