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大学学子苏兴家里,苏兴让身残的父亲坐上了天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赠送的轮椅。他激动地说,帮扶中心的“金秋助学”活动,给困难家庭送来光明的前途。给父亲买辆轮椅本是我参加工作后的设想,现在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不仅送助学款,还帮我提前圆了梦。我只有加倍努力,将来积极回报社会。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以下岗失业人员、被拖欠工资职工、未被社会保险制度覆盖职工以及“应保未保”的特困职工等为主体的困难职工群体。这一新情况对工会的职工权益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全国各级工会组织积极探索职工权益保障和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的新路子。早在2002年1月,天津市总工会就率先建立了天津市困难职工救助中心,为全市困难职工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生活救助等“一条龙”服务。5年来,全国各级工会已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2602个,目前全国98.5%的地级城市和78%的县级城镇已建立了帮扶中心。截至2006年12月,各地工会地市级以上帮扶中心累计筹款29.5亿元,累计发放帮扶款物22.6亿元,累计帮扶困难职工1546.9万人次。各地工会帮扶中心把农民工纳入重点帮扶范围,设立了专门的农民工帮扶窗口。2006年全国各级帮扶中心累计帮扶农民工51万人次。
帮扶中心作为新形势下工会对困难职工开展帮扶工作的平台和载体,发挥了工会帮扶工作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拾遗补缺作用。
帮扶中心作为综合性帮扶救助机构,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通过信访接待、解决劳动争议、提供法律援助等形式,积极参与解决职工权益被侵害案件,将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通过帮扶中心,工会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起到了“减震器”和“减压阀”的作用。 (记者 潘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