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各地高校积极推出配套政策落实国家助学政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吴晶)来自甘肃会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蒋亚林到北京科技大学报到时,没有丝毫的畏难情绪。因为他已提前通过电话咨询,完成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很快就可以获得资助。

    今年,北京科技大学推出了“早通知、早咨询、早办理、晚结束”的“三早一晚”工作原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提早通过电话咨询,填写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申请资助。在享受“绿色通道”入学政策的同时,还能领到学习生活用品和用于生活补助的现金、学费。

    新学期开学,像蒋亚林这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在通过各地高校推出的创新模式,享受国家的助学新政策——国家各级财政每年将投入300亿元,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辅之以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和“绿色通道”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这项政策将惠及全国1800多所高校的400万学子,基本满足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

    据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介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推出配套政策,为这一政策保驾护航:河南省今年计划发放国家助学贷款6亿元,凡是在河南就读的本科生和专科生、研究生和第二学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获得国家贷款,生均贷款金额可达6000元;辽宁省30所公办高校都成立了由学校主管领导任组长的学生助学贷款工作组;大连市除国家资助政策以外,还专门由市财政拨款近300万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针对学生民族成分多、贫困面大的情况,降低学费收取标准,减免特困学员的全部学费;甘肃省把解决生源地贷款作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一个重要补充,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发放7亿元国家助学贷款。

    甘肃省会宁县的张宏观老汉的大儿子今年将升入大二,二儿子又考上了大学。“有了国家的好政策,孩子的未来有保证了。”不再为先后考入大学的两个儿子发愁了。

    教育部部长周济说,教育不仅是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困难家庭摆脱贫困的希望所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不仅为贫困学子推出一条龙式的服务措施,确保学生上好学,还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搭建就业平台。

    开学前夕,教育部已专门成立负责落实助学政策的工作小组,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县一级的资助困难学生机构也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

    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全国累计审批贷款学生292万人,累计审批合同金额252亿元。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新生约为33万人,占特困新生的93%,占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44%。

    中国银行已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金额68.75亿元

    记者30日从中国银行了解到,自1999年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以来,至2007年6月末,中行共为115所中央部属院校、122所地方院校提供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在内的各项银行服务,已签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合同人数76.78万人,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金额68.75亿元。

    教育部将为大学新生开通资助工作“全天候”电话

    教育部发布通知,自8月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24小时热线电话。开通时间为8月15日8时至9月15日17时,电话号码为010—66097980。

    通知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加大对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宣传力度,使国家资助政策措施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并督促各地、各高校认真做好资助工作。该热线电话将24小时有专人值班,接受高校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有关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并对投诉的问题及时进行核查处理。

    央行:推动商业助学贷款业务 扩大助学贷款覆盖面

    《通知》指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工作,需要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同时推进。当前,在贯彻落实好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举措,与国家助学贷款享有同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商业性助学贷款业务开展,不断扩大助学贷款覆盖面,使民办、公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得到帮助。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