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9月3日电(记者张周来 陈键兴)去年4月批准设立的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内,眼下正是硕果满园。经过一年多的投资建设,试验区已具雏形,展现出勃勃生机。
两天来,参加第三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的两岸人士走进了这片两岸农业合作的示范试验田,看到了这里加速建设的成果,也真切感受到两岸农业合作的潜力与希望。
桂台农业的结缘可追溯到1989年,广西当年引进了第一家台资农业企业,而农业优势突出的玉林也很快吸引了台商的目光。
在玉林市三山坡农业实业有限公司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成片的茶树郁郁葱葱。公司总经理洪武雄1996年从台湾来到玉林投资。
“玉林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之后,我们的信心更足了。”他告诉记者,除茶基地外,公司现在还租有200亩地用来种植水稻、蔬菜等有机农产品,年内还将推出新的产品。
玉林市市长金湘军介绍说,试验区成立以来,已先后有30多个考察团、800多人次前来参观考察。目前,进驻的台资企业已从试验区成立前的20家增加到了37家,投资额逾23亿元,项目涉及养殖、食品加工、农业综合开发、旅游休闲、餐饮等领域。试验区内已建成6个农业种养示范基地,农业新品种示范基地今年1月以来引种台湾农业优良品种40多个,全部获得成功。
试验区一年多时间里如此快速的发展让与会的台湾业界和学界人士体认到,两岸在农业领域合作、共同耕耘希望的迫切性,也提出了许多有关两岸农业合作的具体思考。
“两岸应整合各自在农业方面的资源,善加利用彼此优势,形成两岸农业分工合作体系,建立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应对两岸农业发展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台北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涂如肯说。
他提出,两岸至今不能直航,这使两岸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以及相关交流合作成本高昂。目前,大陆实施的台湾农产品进口检验检疫“绿色通道”,使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建议开办农产品货运包机、包船,航点可选择大陆重要的运销集散地。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林柏生说,玉林试验区目前的合作形态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要思考如何进一步引入台湾在品牌经营、市场开发和技术改良方面的经验。
他还指出,应就中草药开发开展策略性合作,并可结合广西的旅游资源,利用台湾在观光产品开发和医疗研发、管理方面的优势,开发“中草药观光医疗”的主题式旅游产品。
广西是大陆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此次来桂的许多台湾人士提出,应结合广西的糖产业生产基础和台湾在相关产业的科技研发优势,共同发展糖产业的新产品,必将能获得巨大的市场效益。
两岸农业合作方兴未艾。此次在广西,亲民党荣誉副主席钟荣吉谈到两岸农业合作时,多次说了这样一句话:“心动不如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