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9月14日电(记者 任鹏飞、姚剑锋)国家林业局治沙办副主任臧春林14日在辽宁省防沙治沙工作会议上说,经过多年治理,我国沿内蒙古科尔沁沙地边缘长430公里的风沙线南侵势头已经得到初步遏制,沙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了巨大改善。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面积为5万多平方公里,科尔沁沙地南部边缘与辽宁省接壤,是我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原来是科尔沁草原,由于人们超载放牧,加上气候干旱,使得草原演变成了沙地,直接威胁我国东北、华北的生态安全。
从1978年开始,辽宁省用了近30年时间沿科尔沁沙地南缘,建立起长430公里,宽100公里的防沙护林带。这条护林带使辽宁沙区林地面积,在30年内增加了400多万亩。
辽宁省林业厅厅长王文权说,为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趋势,辽宁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注重效益的原则,坚持乔、灌、草结合,封、飞、造并举。在条件较好的沙地,营造大面积的樟子松、五角枫和杨树混交林,使辽西北生态条件明显好转。
臧春林说,科尔沁沙地南侵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对促进沙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重大作用。辽宁在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过程中,总结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沙地的多种治理模式,为推进全国的防沙治沙工作发挥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