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9月15日电(记者 黎昌政)8月下旬以来,随着学校陆续开学,学生集中返校,湖北宜昌部分县市的5所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暴发流行。从8月30日至9月12日共报告病例2626例。经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湖北省卫生厅要求全省各地做好防治工作。
据湖北省卫生部门通报,8月30日以来,宜昌市下辖的长阳、秭归等地先后发生了5起学校红眼病暴发疫情,截至9月12日统计,发病数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陵区、宜都市、兴山县。发病高峰期出现在秋季开学以后,8月30日至9月7日9天共发病2046例。总报告病例中,学生发病人数最多,发病1658例,约占发病总数的63%,其次是农民,发病437例。
据通报,疫情暴发后,当地政府和教育、卫生部门采取了应急处理措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9月8日以后,宜昌市疫情呈现下降趋势,8日至12日接到的病例大幅减少,其中12日仅为26例。
湖北省卫生厅已要求各地医疗机构加强监测,发现病例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本病流行期间医院要设专台门诊,避免交叉感染。学校一旦发现病例须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并以班为单位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及早隔离病人,防止交叉感染;对学生寝室、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及学生个人洗漱用具实施消毒,并在门口设置洗手消毒设施,严防群体间接触传播。
专家:红眼病可防可控
新华社武汉9月15日电(记者 黎昌政)湖北省宜昌部分地区红眼病暴发流行引人关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胡晓云介绍,红眼病可防可控,对病人进行隔离,注意个人爱眼卫生,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三条措施可有效防控红眼病。
胡晓云介绍说,红眼病属于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易流行。患者眼泪、眼分泌物含大量病毒,通过眼到手、物到眼等途径直接、间接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玩具等均可传染。
据介绍,红眼病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时病人眼睑和结膜有红肿,会感到双眼发烫、烧灼、发痒、疼痛、视力模糊,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其自然病程1周至2周,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疗法,一般无后遗症。但偶有少数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腰骶脊髓神经根炎,下肢肌肉酸痛、肌张力减低、膝腱反射消失、下肢运动麻痹或面瘫,部分患者可致残,应引起高度重视。
胡晓云说,此病的防治一是对病人进行隔离和消毒,加强对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二是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个人爱眼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三是重视公共卫生,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理发室、旅馆的卫生管理与监督,阻止红眼病患者进入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