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启动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通过向市民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鼓励市民出行时尽可能少开汽车,选择乘坐公交车、出租车或者骑自行车、步行等方式。9月16日至22日,我国举办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北京、上海等108个城市参与,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交通与健康”。 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9月16日,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领导为14名公交行风监督员发放聘书。当日,成都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正式启动,14名代表被聘请为公交行风监督员,领到了大红聘书。 新华社记者 丛峰 摄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 孙玉波)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16日正式启动。
这项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08个城市同时开展。在9月16日至22日活动期间,参加城市大力倡导绿色交通理念,号召市民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在9月22日“无车日”的7时至19时,以上城市将划定一个或数个区域,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开放。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的主题为“绿色交通与健康”。绿色交通系统是步行、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等方式的总称,是当前适应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趋势的可持续交通系统。
倡导绿色交通的目的是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推动城市交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建设部提供的有关数据显示,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公交出行的分担率平均不足10%,特大城市也仅有20%左右。公交车速越来越低,平均车速只有每小时10公里。
同时,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许多城市交通一直以小汽车为中心进行建设。一些地方为解决小汽车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盲目修桥、扩路,挤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这位负责人说,今年的9月16日至22日是第一届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今后每年的这个时期都将举办这项活动。
9月16日,合肥市志愿者骑自行车倡导绿色交通。9月16日至22日,我国举办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北京、上海等108个城市参与,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交通与健康”。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新闻背景:汽车与空气污染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孙玉波、汪恩民)国家环保总局的一项报告说,在中国的大雾天气中,汽油造成的污染占79%。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就有16个在中国。
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正在使蓝天变少,使人们的呼吸不再那么自如。科研工作者发现,汽车尾气排放物产生的化学反应造成了近地臭氧水平过高。无数辆行驶在大街小巷的汽车在大量排放有害尾气的同时,也是惊人的活动散热器,它们和空调、冰箱等制冷电器一起不停地吞能吐热,使城市的“体温”不断升高。
汽车造成的污染除了交通扬尘,主要还有尾气排放。发动机燃烧后,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包括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细微颗粒物。汽车尾气更接近地面,也更接近经常在市区活动的人群,因此对我们的健康有更大的危害。
汽车尾气中细小的颗粒物可进入我们的呼吸道,附着在肺壁上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损坏肺部,使已有的呼吸及心血管问题恶化;当颗粒有毒时,可能导致癌症;还可刺激皮肤和眼睛,造成皮炎、眼结膜炎。汽车尾气在夏秋时节,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经过强烈的阳光照射,还可形成光化学烟雾,可以对人眼、鼻、气管、肺黏膜造成伤害,甚至引发支气管炎、肺癌等。
据测算,如开展“无车日”活动一天,仅民用汽车即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数百人的生命和身体会幸免于交通事故伤害。
新闻分析:“无车日”理念能延伸多远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 南辰)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16日正式启动。这项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08个城市同时开展。在9月16日至22日活动期间,参加城市大力倡导绿色交通理念,号召市民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在9月22日“无车日”的7时至19时,这些城市将划定一个或数个区域,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开放。
“无车日”最早在西方汽车发达国家出现。在我国,“无车日”近两年经历了从冷到热的转变。记得2005年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进入中国的第五个年头。当时,新华社记者分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街头的采访表明,几大城市不但机动车拥堵依旧,很多有车族对“国际无车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也相当“肤浅”。两年过去,从几个重点城市到108个城市,从1天到1周,“无车日”理念的推广得到了很大延伸。
但是记者认为,对于我国的汽车社会,“无车日”理念的延伸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活动,还需要在日常的城市管理思路上得到体现,更需要深入每个汽车社会分子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16日的启动仪式上,一些地方的官员带头乘坐公交车或骑车出行。把眼光放长远,官员的这种示范作用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自然会免除“秀”的嫌疑。从大的方向看,“无车日”的反思对象不仅仅是私家车,加速公车改革的必要性同样被这个纪念日大写出来。
再比如,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城市对公交硬件建设都有“欠账”。各地的公共交通周和“无车日”活动,不仅可以倡导市民多借助公交出行的意识,也可以给城市管理者的思维刻上“公交优先”的印记。这可以有效避免他们在日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把“公交利益”摆错位置。
按照国际上的标准,我国很多大城市已经步入汽车社会的门槛。作为汽车社会分子的汽车拥有者、驾驶者应当从“无车日”中学到什么呢?记者认为,首先应当是如何和谐处理有车同用车的关系。例如,你可以买一辆汽车,但是如何合理地使用汽车却体现了你对汽车社会的认识。即使你的经济条件足以支撑你开着大排量豪华车在街上闲逛,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舍弃社会责任,造成的后果将是非理性并可怕的。
另外,汽车拥有者、驾驶者如何和谐处理与公交、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关系也值得人们深思。在北京机动车与自行车混杂的街头,机动车大声鸣喇叭似乎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可是在罗马城中,汽车几乎都不会有这样的举动。当地人士告诉记者,因为汽车驾驶员都知道,那些骑自行车的人不会给他们的后代造成任何污染。在罗马起伏的坡路上,即使自行车再慢,后面的汽车也不会大声按喇叭,这既是一种对环保的尊重,更是一种对现代交通文明理念的认同。这种现代交通文明理念同样应当是“无车日”人们反思的重点,需要延伸到人们出行的每一天。
******各地启动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
北京“无车日”将划定无小汽车区域
天津举办城市首届“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宣传活动
山东13个城市正式开展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
武汉“公共交通周”每天都有主题活动
兰州公共交通周启动 倡导使用天然气汽车
太原举行"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启动仪式

中国政府凝聚全社会力量为应对全球变暖不懈努力
面对中国即将正式开展的“无车日”活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已选择加入,并正式签署承诺书。这项活动将于今年9月22日举行,届时,各承诺城市划定一个或数个区域(道路),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和其他公共交通开放。这项活动旨在通过促进环境友好型交通模式的发展,有效地减少小汽车的使用,改善城市拥堵,减少污染排放,使城市更适宜居住。

9月16日,桂林市民搭乘双层公交车。当天,广西桂林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启动。9月16日至22日,我国举办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北京、上海等108个城市参与,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交通与健康”。 新华社记者 陈瑞华 摄
建设部:108个城市签承诺书开展“无车日”活动
记者8月31日从建设部获悉,面对国内即将开展的“无车日”活动,迄今已有108个城市选择加入,并正式签署承诺书。
根据建设部拟定的相关计划,2007年9月16日至22日将举办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活动期间,城市人民政府领导将带头参与;城市至少实施一项长效措施,鼓励市民采取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在活动前后以及活动期间,城市要对有关的各项环境指标和交通技术指标进行监测。
108个城市将共度9.22无车日 倡导绿色交通与健康
9月16日至22日,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同时展开。目前,全国已有包括武汉等在内的108个城市承诺参与此项活动。
上海开展"公共交通周"活动 政府机关不用小汽车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28日宣布,上海已制订方案,即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首次“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届时,政府机关都不得使用小汽车,国有企业则要带头不用小汽车。
武汉定9月22日为无车日 限制小车特别是公车出行
记者4日从武汉市政府办公厅获悉,武汉确定9月22日为“无车日”,限制小车特别是公务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