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牛盾表示:太湖蓝藻、洞庭鼠灾敲响长江生态警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9月16日电(记者李桃 杨金志)农业部副部长牛盾16日在上海表示,目前长江各物种资源正处于急剧衰退中,今年太湖蓝藻的暴发,洞庭湖鼠灾的出现,敲响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养护长江生物资源迫在眉睫。

    首届“长江生物资源养护论坛”16日在上海举行。牛盾在论坛上代表农业部发言表示,长江是生物基因的宝库,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正呈现出急剧衰减的趋势,不少物种濒临灭绝。例如,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白鳍豚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淡水鱼之王”白鲟已经难觅其踪迹;闻名遐迩的长江鲥鱼绝迹多年;“水中活化石”中华鲟数量急剧下降,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2004年至2006年,长江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年平均鱼苗发生量仅为2003年前平均值的10%。

    2006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牛盾说,此举充分表明国家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决心和信心,必将对我国生物资源养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实现长江流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举的方针,携手养护长江生物资源。近几年来,农业部联合各有关部门和沿江各省(市)党委、人民政府,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取缔非法捕捞等,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速度,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牛盾表示,各相关部门要共同倡导和落实“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科学发展理念,建立养护长江生物资源的部门与地区间的合作机制,构建救护快速反应体系,对白暨豚、白鲟等濒危物种,实施专项救护行动或采取迁地保护措施。“要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守法、全民参与、国际支持的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的良好格局。”他说。 

 
 
 相关链接
· 东海近海海洋污染再次敲响生态警钟环保刻不容缓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